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98年度第一學期普生打算怎麼上?

經過上兩個學期的經驗, 我想普生的上課與評量方式還需要有所改變:
  1. 所有的章節既然根本不可能上完, 就乾脆不需要上完
  2. 普生只是帶領同學認識生物科學的輪廓與激發同學的好奇與興趣, 而不期待可以教導知識
  3. 同學可以自選對自己最有利的評量與上課方式. 若不想上課, 就不要上, 可以只考試就好, 回到國高中生活. 每週都發一個測驗卷, 考個10-15次, 就可以省卻寫報告的麻煩, 而且也不會一天到晚在blog上怪東怪西覺得普生的報告很煩. 若不想考試也可以, 就寫報告, 什麼都不想做也沒關係, 請儘量轉系或轉學.
  4. 重修生要不要來上課, 要不要考試, 要不要寫作業, 要不要交報告, 都無所謂, 點名也不會點到他們. 我只需要重修生到近學期末, 也就是約12月底, 用任何方式說服我, 我為什麼要讓他過?
  5. 不再使用課本, 也不強制同學買普生課本, 愛買不買隨便. 需要知識的人自然會買, 不需要的人叫他買課本就是在造成他的困擾.
  6. 上課用的簡報檔只傳給寫信來索取的同學, 不再直接copy給同學, 這樣感覺會非常廉價.
  7. 不再以加分鼓勵問問題, 這樣感覺很像在訓練海狗轉圈
  8. 我的目的是讓同學自取所需, 決定自己要的人生, 而不要怪別人給了你之後還覺得別人很煩.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有關普生的總成績

至此參考

首先要說的是, 這學期的成績比例由同學自選, 而且還讓各位有一次反悔的機會, 這樣的評分方式我想在台灣大概是第一次, 不過多數的同學顯然沒有把握這樣的機會, 打混的情況非常踴躍而且非常散漫. 如果依照去年要求大二的標準, 貴班本來有25人, 會被當而且超過10人的平均會在40分以下. 我稍微說明一下評分的標準, 而各位一定要知道你們的分項分數其實都遠超過你們應得的.
  1. 報告: 報告的評分以寫作技巧, 對資訊的掌握, 邏輯架構, 對議題思考深入的程度為重點. 90%的報告其實都是抄的, 但是我並沒有痛下殺手, 主要是因為全班大多數的人都如此, 如果當掉那麼多, 下學期的教室根本就坐不下
  2. 作業: 都已經請各位回去查資料整理一些文字交過來了, 還有人就直接把網頁貼上, 有沒有這麼懶啊? 感覺一整個糟糕, 如果這麼不想用腦, 那還要腦做什麼呢?
  3. 考試: 多數考試其實都已經全班加分了, 有些是高中基礎概念但連半個字都寫不出來尤其是Gram+, Gram-的莢膜構造都只畫了兩片吐司中間包果醬, 這樣還給3分5分, 我覺得我深深對不起台灣的高等教育
  4. 師生互動部份: 有那麼多的同學連半個問題都沒問, 然後成績算出來才說想要補問這樣的態度簡直就是零分且破表. 只問一個問題就有60分耶, 這麼爽的事情以前的學長姐都沒有過, 然而大一是完全不珍惜.
  5. 所有成績都已經過四捨五入
  6. 越是接近及格邊緣的同學的報告成績越是寬鬆 (但很多同學就算給100分一樣不及格)
少數同學很認真, 表現很傑出, 也請不要以為普生就真的"通了". 超過60分只是一種評量的結果, 並不代表你真的獲得了知識, 但至少你快要接近獲得生物科學知識的那把key, 這次最後只當了3個人. 其實這不表示標準降低了, 而是對學生的失望. 本來約有25個人會被當, 後來是怎麼喬的呢? 師生互動部份的分數把那些0分的都加了30分. 然後如果報告可以多給個5分加到60, 那麼也就加了. 我相信這樣是害學生的. 讓學生覺得, 不努力沒關係, 反正可以搭著一些重修好幾次的學長姐的順風車加分, 不努力沒關係, 反正跟老師求情老師就會心軟, 不努力沒關係, 反正在台灣這個地方, 什麼事不是用喬的用拜託的用撒嬌的就擺平了呢? 坦白說, 如果學生用跳樓或燒碳來威脅我改分數, 我一定會改, 因為我惹不起各位的家長. 所以如果各位認為你們的普通生物學真的達到60分的標準, 那麼就繼續沾沾自喜吧, 繼續不在乎吧. 希望不喜歡修我課的人未來不要再修我的選修課, 這樣真的很浪費大家的生命.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有關師生互動部份的成績

經過統計之後所有同學中最高的發問次數為19次, 最少為0次. 各發問次數與人數(括號內)的分布如下. 那麼如何反應在分數上呢? 完全沒有發問過的同學一律為零分(問作業何時交或是問倒底要不要上課之類的都不算是問題). 只發問過一次的同學給基本分數60分. 然後每增一次多3分 (很好賺吧), 超過100分就讓它超過. 至於完全沒有發問過的同學此項是0分.
1 (7) 60
2 (6) 63
3 (5) 66
4 (4) 69
5 (4) 72
6 (1) 75
7 (1) 78
9 (1) 84
12 (1) 93
14 (1) 99
15 (1) 102
17 (1) 108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有關"Honest Signalling"

可參考中研院史語所王道環博士所撰寫的文章 - 飛躍的羚羊, 與Wikipedia對Signalling Theory的解說.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生物多樣性對於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

建議閱讀由廖啟政老師與周昌弘院士所撰寫的文章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有關鳥類演化起源的疑問

Q: 老師, 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應該在考試前就該問了....)。關於鳥類起源的...我在維基百科看到始祖鳥資料,他被分在鳥綱中的始祖鳥目始祖鳥科始祖鳥屬(Archaeopteryx),可是始祖鳥不是還保有多種爬蟲類特徵,和少數的鳥類特徵,且解剖學上他也較接近爬蟲類,為何他被歸類為鳥綱?明明他還缺少很多的鳥類特徵...我對他的分類抱持懷疑的態度.

A: 這個疑問經常被提出來, 在我完整回答這個疑問之前, 我要同學先思考一下幾個議題:
  • 所謂的爬蟲類(reptilia)是一個單系群嗎? [同學答]不是。單系群為一共祖與其所有後代。現今所認為的爬蟲綱不包括哺乳綱與鳥綱,故視為並系群(併入鳥類則為單系群)[老師補充]其實Reptilia一詞在過去的確僅包含鱷, 龜鱉, 有鱗類, 鱷蜥(喙頭類)與廣義的恐龍, 而因為更多的證據被發現並使用現代方法檢驗後發現Reptilia並不是一個單系群, 但若把鳥類包含進來的話, 那麼Reptilia仍然可被視為一個單系群.
  • 如果爬蟲類其實並非單系群, 而鳥類如果被認為是演化自爬行類動物(廣義的恐龍), 那麼與鳥類最近的爬行類動物是什麼? [同學答]恐龍主要分為兩種,蜥臀目和鳥臀目。鳥類遠祖:蜥臀目(Saurischia)-獸腳亞目(Theropoda)-手盜龍類(Maniraptora)-近鳥類(Paraves)[包括鳥綱(Aves)與恐爪龍下目(Deinonychosauria)],其中恐爪龍下目有馳龍科(Dromaeosauridae)與傷齒龍科(Troodontidae)。依據這樣的關係來看,最接近鳥類的爬蟲類應該就是馳龍科(恐爪龍、迅猛龍、猶他盜龍)與傷齒龍科(傷齒龍、蜥鳥龍)的生物了。[老師補充]所謂的恐龍其實不只有蜥臀類與鳥臀類(現在應該要提升為"綱")兩類, 還有蛇頸龍, 魚龍與翼龍, 這也就是說傳統定義的恐龍也不是單系群, 只是一群已絕滅的爬蟲類的總稱. Wikipedia上有很多資訊其實有一些互斥. 例如Wikipedia(英文版)上的Dinosaur被當成一個單系群, 但是另外的詞條說明所謂的恐龍的親緣關係研究已經證實其並非單系群了.
  • 所謂的"鳥"(Aves)的定義是否會因為新化石的發現而有所調整? 也就是說因為新化石的發現使得過去認為只有今鳥或(今鳥+始祖鳥)所共有的衍徵被新化石生物所分享? [同學答]沒有找到直接的資料。但我覺得,羽毛可能就是被分享的共衍徵之一。有羽毛恐龍的化石出土後,羽毛就不再只專為鳥類所有。[老師補充]這邊要回到一個問題, 什麼是鳥類? 我們在談的鳥是指初鳥(Avialae)(含始祖鳥至今鳥的類群)? 近鳥(Paraves)(含恐爪龍+初鳥的類群)? 或只是今鳥? 鳥類的synapomorphy是什麼? 有羽的"獸腳類恐龍"(Therapoda)可不可以被包含在初鳥類(Avialae)中? 如果我們談的"鳥"是指始祖鳥+鳥, 那麼羽毛便不是這個類群的synapomorphy, 因為其它更早出現的獸腳類已經具備羽毛了. 雖然新的帶羽恐龍化石一直被發現, 但是演化學者僅創造出初鳥或近鳥這些名詞, 但並沒有直接把"鳥"的定義延伸去包含那些帶羽恐龍.
  • 羽毛在爬行類--鳥類的演化路程中是否只出現過一次? 羽毛的定義是什麼? [同學答]獸腳亞目中的許多後代都有各自衍生出羽毛的構造,所以羽毛並非單一起源。羽毛同源於爬蟲類的鱗片,為鳥類特有的構造(因為這點使部分學者認為有羽毛恐龍應歸類為鳥綱),是表皮的角質化衍生物。有學者提出了羽毛形成的步驟:1. 表皮形成中空突起。2. 形成鬆散的羽小支但不帶鈎。3. 羽毛成為平整的芭蕉扇狀,羽小枝間帶小鉤,但羽小枝仍未相編織。有兩種可能的方向。第一可能是,從第二階段發展出芭蕉扇狀羽毛,但羽小枝之間不帶小鉤,羽小枝在中央形成一羽干。第二種可能則是,羽毛仍呈鬆散羽小枝狀,但羽小枝間已出現小鉤。4. 羽小枝互相編織。內外羽片大小相當。5. 羽毛呈不對稱狀,外羽片小,內羽片大。[老師補充]其實到目前為止羽毛的出現算是只出現一次, 出現於近鳥+恐爪龍的共同祖先.
  • 飛行在爬行類至鳥類的演化歷程中是否也只出現過一次呢? 是否具有羽毛與是否具備滑翔(gliding)或飛行(flying)能力是否具有必然的關聯? [同學答]一些恐龍如小盜龍、始祖鳥等的"羽毛恐龍",前後肢皆具有飛羽,引發了鳥類是否經過四翼飛行階段的討論。Chatterjee和Templin兩位宣稱從形態學和種系發生學上來看身體構造, 不同的有羽毛恐龍、始祖鳥、某些現代鳥類(如猛禽)、足羽龍等,都擁有獨特的長足部羽毛,這顯示鳥類的飛行是在某個點從四翼模式轉移到前翼模式,所有現代鳥類可能是從四翼飛行的祖先演化而來,或從有獨特長足部羽毛的祖先演化而來。另外,最初羽毛的出現並非是為了飛行,而是具有保溫、體溫調節的功能。[老師補充]飛上天空的確可能有很多的演進歷程, 不過如果我們認為所謂的鳥是始祖鳥+今鳥, 那麼"飛行"(而非滑行)的確只演化一次, 而且是一個關鍵的演化形質(key innovation).
  • 許多教科書上所說的所有被拿來定義"鳥"的特徵(也就是所謂的鳥的共有衍徵), 如羽毛, 無膀胱, 尾綜骨退化, 口內無角質齒等等, 倒底是指"今鳥"還是(今鳥+始祖鳥)或其它"帶羽恐龍"? [同學答]這些為僅為今鳥亞綱的共衍徵。而在鳥綱下三個亞綱中的另外兩個:蜥鳥亞綱[始祖鳥目、孔子鳥目]與反鳥亞綱[始反鳥目、華夏鳥目、長翼鳥目],都還保存著某些的爬蟲類特徵。[老師補充]這個回答有一點點邏輯問題. 這些特徵的確只是今鳥的特徵, 而不是所有鳥類的共同衍徵, 而羽毛更只是一個共同祖徵. 但是所謂"保存著某些爬蟲類特徵"這句話有邏輯語病. 鳥類既然已經是Reptilia的成員了, 當然就應該有Reptilia的特徵啊? 應該說的是, 反鳥(Enantiornithes)等相對於今鳥較早分化出來的鳥綱成員仍舊具有Reptilia的共有祖徵, 而喙內無齒這類的特徵則是今鳥的共同衍徵.
附上一個影片提供各位參考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最後一次測驗答題的問題

剛剛把所有的考卷看過一次, 感覺有一點小失望捏, 為什麼呢?
  1. 第一題請各位比較棘皮動物各主要類群的運動, 攝食與消化系統: 這一題多數同學都只是把找到的資料一條一條寫(抄)上去, 只有少數兩三位同學試著以表格的方式來表達各項特質的"比較"結果;
  2. 有關有頷類下顎的演化起源假說與支持這個假說的證據: 有不少同學只寫一句"有演化上的證據支持", 表示在找資料方面實在是太不用功了. 感覺上就是把幾個中文字打進去, 看看google或yahoo的搜尋結果什麼在最上面就抄什麼. 只有一兩位同學提到比較形態學還有演化發生學上的證據;
  3. 有關四足類四肢骨骼的演化與差異: 居然只有一位同學畫了簡圖(但沒有標示主要的骨骼位置與名稱), 另外有三位同學畫了非常卡通的圖, 也就是"手"一開始就長好了, 然後"漸漸變大". 感覺上就是找到資料以後沒看懂, 似懂非懂地把東西抄上去就罷了. 而且完全沒有同學提到肱骨, 腕骨, 掌骨, 趾骨等骨骼在演化上漸漸出現的故事. 也就是說普生實驗的青蛙骨骼作業並沒有成為各位同學的生物學基本知識, 只是一個很難搞的蛙骨拼圖遊戲. 此外所有的同學中只有一位提到四足類演化起源中幾個重要的化石物種並註明其學名;
  4. 在中華龍鳥等"帶羽恐龍"與"原始鳥類"的演化意義方面: 只有一位同學嘗試畫出這些物種之間的演化關係並比較演化時序上的先後與重要特徵的起源, 其它同學只有簡單地兩句帶過;
  5. 哺乳類大型化的時代大多數的人都答對了, 但是卻又從網路上抄來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例如"地形廣闊生物體型會變大". 這表示各位在尋找資料的時候很少懷疑資料的正確性, 幾乎不進行交叉查尋, 也不追根究柢, 看到什麼抄什麼.

《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

好物啊, 請各位溫習一下吧!

Wolfram Alpha正式上線

一個新式的搜尋引擎, 各位可以比較一下其與google在搜尋結果的呈現上有何不同. 尤其可以試試生物專有名詞的搜尋. 相關的評論與介紹可見此.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為了挽救各位的成績下猛藥

最後一次測驗成績前3名者可獲贈最新一集Harry Potter電影票一張並可攜伴一位 (也就是說會送6張票的意思)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Homer Evolution: 從單細胞到人類的演化

這個多看幾次就記起來了

什麼叫作"問問題"?

許多同學都會寫信問老師問題, 但是從學期開始到現在我對於同學所問的問題"最大的疑問"就是, 各位問問題是否只是為了要"加分"?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各位常常丟一堆的問題過來, 然後老師思考回應的方式與找答案的方向之後, 各位通常就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第一是連個"謝"字也沒有, 讓我覺得非常沒有禮貌. 難道各位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這樣嗎? 第二是找了資料給各位之後, 各位就再也沒有後續的回應與討論, 這讓我覺得"石沉大海", 也覺得各位問問題真的只是想要加分罷了, 其實並不想繼續探索那個問題.

所以, 各位真的知道什麼叫"發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