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修一門基礎科學課程所需要的軟硬體配備

我不確定國立大學的教授是否會認為,學生家庭的社經狀況都很穩定,可以支撐很多學習所需要的軟硬體資源。所以當我們高談課程的理想和實際的運作時,或許我們並沒有留意到才剛升上大一學生在這方面的落差,而這方面的落差還不見得只與父母經濟狀況有關。

我們只談大一上學期好了,假設有三門必修課要使用到原文課本,而一本課本的價格落在1500(已經算便宜),那光是書就要花上4500元。但如果老師沒有換課本,應該就可以向學長姐借,這樣就可以省下這筆錢。除此之外,還需要什麼?

我認為以普通生物學這門課(包含實驗)來說,學生還需要準備或借到以下的咪啊:
  • 一台畫素還可以的拍照手機,或是單眼相機,否則很難完成現象觀察型的實驗操作;
  • 如果有相機,最好要有腳架,或任何可以增進攝影品質的設備;
  • 若有了影像,就會需要影像編修軟體。但我認為除非學生本身很熟,要不然並不需要使用photoshop或coreldraw這類的軟體,學生需要的功能除了手機上有的那些功能外,至少需要有白平衡、校色、去背、轉存檔案類型等選項;
  • 有些學生可能會需要筆電 (不是人人都需要),因為和同學討論作業方便,也容易上台報告,但我不認為需要買很高檔的筆電,甚至可以買二手的來達到一般的文書作業需求;
  • 統計軟體,除了excel的一般運算之外,有很多統計軟體是開放的,可以下載;
  • 除此之外,到每一個學校的計中網頁去瞧瞧,有多少軟體可在校園網域內下載使用,如果學校願意花錢買來給學生用,就表示那是最重要的,大家都會使用的軟體,例如文書、簡報、影音剪輯、動畫製作、轉檔軟體。
那麼學生需要自己花錢買解剖用具嗎?這個我就不確定了,因為很多套裝的解剖用具並不合用,品質也不好,例如鑷子或探針。買了以後幾乎也不會再用到,或是一般實驗室都有,不需要由私人購置。我會建議與其要求學生買一整組沒用的東西,還不如教學生挑選合用的器具。有空去逛逛儀器行,翻翻儀器用品商的型錄,逛逛賣瓶瓶罐罐的店,逛逛電料行,瞭解每一種容器、工具、器材的使用場合,比起沒頭沒腦買一盒不知道要幹嘛的東西來得重要。

挑選合用、好用,又能達到目的的軟硬體,也是一種學習。但一定要花大錢嗎?不一定。就好比剪刀這種東西來說,其實99元電中賣廉價彩妝用的一些小道具就遠比醫療儀器行賣的某些東西好用,但你怎麼知道好不好用?那就來自經驗與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