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同時寫好一個科學實驗的書面報告又製作合格的投影片呢?以下是細部說明和建議。
| 
報告類別 
內容元素 | 
書面報告 | 
口頭報告 | 
| 
第一頁 | 
ü  要有標題、作者與單位 
ü  要有摘要
  (Abstract)與五組中文與原文關鍵字 | 
ü  要有標題、作者與單位 
ü  不需要摘要與不需要關鍵字 | 
| 
前言之前的「哏」 | 
ü  不需要,文字報告中寫這個不合科學報告的體例,而且看起來像廢話 | 
ü  可有可無,但鋪一點哏比較能讓聽眾進入狀況。 | 
| 
目錄或內容結構 | 
ü  對於篇幅很短的報告來說不需要,只有結構複雜篇幅很長的報告才需要加入目錄 | 
ü  口頭報告需要加入內容結構或綱要促進聽眾理解。但這個報告的架構要能另人馬上進入狀況,而不只是前言、材料與方法這些廢話 | 
| 
前言 (Introduction) | 
ü  「前言」這兩個字要出現 
ü  至少包含四個段落,四個段落的功能分別為: (1) 說明議題重點以及科學家為什麼覺得它很重要 (第一段不可以有廢話,例如「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與工商業的發展」就是湊字數的廢話) (2) 仔細陳述該議題的來龍去脈,尤其是現存的重要假說 (3) 說明有關這個議題或假說的另類或衝突見解,以及還未被解決的議題面向 (4) 這個研究的目的(例如假說檢驗或重現某個實驗)、預測(prediction)、預期效益與新意(novelty) 
ü  是否要為前言的每一個段落加上一個小標題?沒有強制性的規範。但是小標題不能是廢話,例如「文獻回顧」四個字就是廢話,但「毛氈苔腺毛功能與型態的多樣性」就是合適的小標題 | 
ü  直接進入主題,標題不要再出現「前言」兩個字,也不要唸出「一開始是前言」這句話,多餘而且不專業 
ü  前言一定要包含左攔所陳述的所有元素,但是請記得每一張投影片應該要完成陳述一個或一組觀點 
ü  是否要為前言的每一個段落加上一個小標題?就口頭報告來說最好要加小標題才能提醒聽眾議題進度與報告的節奏 | 
| 
前測試 (pre-tests) | 
ü  這是一個完成研究計畫以後所撰寫的研究報告,所以在前言中應該要剔除許多不成功與無關的前測試。好比說你的研究重點是「原來的住民(resident)如何辨識入侵者(intruder)並決定是否發動攻擊」,那麼「如何把水族箱的水位與燈光調整到最佳位置」這件事在書面報告中其實並不需要交代 | 
ü  在時間與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在口頭報告中可以稍微提一下相關的前測試。只要與議題方向有關的前測試都可以被納入說明,但已經與報告方向無關的測試請不要納入,因為那就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 
| 
材料與方法 (Material & Methods) | 
ü  田野型研究一定要交代樣區選擇、採樣方法、數據收集、在研究室內的操作流程與數據處理,以及統計策略 
ü  非田野型研究一定要交代材料取得、製備、培養、實驗設施設計與準備、操作流程、數據收集與處理以及統計策略 
ü  無論哪一型研究期研究方法一定要能明確回應與對應研究問題 
ü  研究者在材料與方法中的確需要交代材料製備與操作流程,但是無論哪一型研究都不需要也不應該把研究材料、設備與耗材的品名與數量製表列出來,又不是烹飪節目,正規的研究報告絕對不會寫這些東西 | 
ü  同左,但是要精簡 | 
| 
結果 (Results) | 
ü  至少要包含兩個部分:(1) 陳述原始數據與統計結果的表現(performance)或樣態(pattern)
  (例如分布、變異、極端值);(2) 陳述統計結果與顯示的意義,但不需要在此討論其衍生意涵 | 
ü  同左,但可精簡 | 
| 
討論 (Discussion) | 
ü  討論一定要包含幾個部分:(1) 根據結果討論預測或假說被支持或反駁的原因;(2) 未來可持續進行研究的方向。那麼操作上可改進之處要不要寫?如果實驗設計本身沒有問題,是操作的問題,那就應該在寫報告之前整個重做一次,否則這個報告看起就像是「明知故犯的悔過書」。此外討論最忌諱的就是天馬行空式的發夢,或對研究結果有不切實際的應用發想。例如你的研究主題只不過是「探索毛氈苔線毛分布形式的多樣性」,但討論中卻主張「基於研究結果毛氈苔的腺毛可以變成夜市仿生拖把」,這就叫想太多。「不根據實驗結果好好討論卻對沒做也做不到的事情大發議論」是台灣學生寫報告的通病。 | 
ü  同左,但可精簡。如果沒有未來展望就不要硬擠出來,以免顯得造作 | 
| 
引用文獻 (Literature Cited或References) | 
ü  需要在文末完整列出引用文獻,中文在前,西文在後,以第一作者的姓氏首字母排列 (有些學術社群喜歡使用該文獻在內文中第一次出現的順序來排列,但在這堂課的報告中我們先不要這樣做) 
ü  所有參考文獻應該要根據規範的格式在引用文獻這個段落完整列出,例如: Culbert MB, Balshine S (2019) Visual threat signals influence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 cooperatively breeding fish. Animal Behavior 151: 177-184. 
ü  在內文中也應該要被合理引用或引述,例如: Culbert & Ballshine (2019)發現美新亮麗鯛使用鰓蓋條紋的密度來衡量對手可能造成的壓力。 美新亮麗鯛鰓蓋上的條紋密度被認為是衡量對手能力的視覺訊息 (Culbert & Balshine, 2019) | 
ü  完全不需要在報告末尾列出來,一來沒有空間與時間,二來講者不需要以這樣的方式告訴聽眾自己有多用功 
ü  所有參考文獻只需要以最簡要的方式在該投影片中註明,例如: 美新亮麗鯛使用鰓蓋條紋的密度來衡量對手可能造成的壓力 (Culbert & Balshine, 2019) 在該張投影片下只需要列出: Culbert & Balshine (2019) Ani Behav 151: 177-184. 只留下作者的姓、年代、出處縮寫、卷期頁數即可 | 
| 
致謝 (acknowledgements) | 
ü  一般來說作者應該要一一感謝某某單位某某人在哪些方面的協助。請絕對不要把非關科學面相的協助(例如買宵夜、溫馨接送情或是喇賽)寫進來,那樣非常不專業,也應該被禁止  | 
ü  同左,但可以使用精簡的條列式表達就可以 | 
| 
補充資訊 (supplementary material) | 
ü  有必要呈現的原始數據(raw
  data)請放在附錄中 
ü  有必要呈現的影像與影音檔也請擺在附錄中 | 
ü  不需要 | 
| 
最後一頁 | 
ü  不需要 | 
ü  感謝聆聽與歡迎提問 (千萬不要寫什麼ending或The End又不是放電影) | 
| 
可以被納入報告中的圖片 | 
ü  動機:因為沒有這個段落所以沒有 
ü  前言:以圖示說明假說的自製示意圖 
ü  材料與方法:自製或改良的研究設施示意圖,或是田野調查的樣區狀態,就這樣,沒有了  
ü  結果:經過實驗處理後的樣本狀況與表現 
ü  討論:沒有 | 
ü  動機:只要能協助說明議題發展來龍去脈的圖片都可以納入 
ü  前言:除了呈現現存假說的示意圖外,可以協助說明議題的圖片都可以納入 
ü  材料與方法:除了自製或改良的研究設施示意圖外,其他有助說明議題的圖片,例如操作過程、調查過程都可納入 
ü  結果: 
ü  討論: | 
| 
圖版製作 | 
ü  性質相同而且需要被比較(例如不同基因剔除狀態下的斑馬魚)或組合才能完整說明資訊的圖片(例如某種植物的花部結構)一定要被組成一個圖版,以免一張一張地呈現浪費閱讀空間  
ü  一般來說書面報告的頁面預設為直式A4大小,所以圖版製作與小圖的排版會配合直式A4的版面 | 
ü  同左 
ü  投影片的頁面通常預設為4:3或是16:9,因此根據直式A4版面所製作的圖版不可以直接貼進投影片(反之亦然),必須要根據版型重新安排 | 
| 
圖片的版權宣告與說明 | 
ü  就算是組員拍攝繪製的圖片也應該要標示拍攝或繪製者 
ü  不可使用不是自己拍攝繪製的圖片 | 
ü  同左 
ü  可以使用不是自己拍攝繪製的圖片,但一定要註明來源 | 
| 
圖說、表說、附錄說明 (legend) | 
ü  一定要包含編號、主旨與內容,例如: 
圖一、受試雄性孔雀於橘色斑塊面積的個體差異。A. 編號000;B. 編號XXX;C. 編號ZZZ。 | 
ü  同左,但可更簡要,或以其他方式標記讓聽眾更快掌握資訊,而不需要閱讀一長串字級很小的文字  | 
| 
圖片編號 | 
ü  所有被使用到的圖片需要從頭到尾有一致的編號順序,如圖一、圖二、圖三。  | 
ü  未必需要編號,因為投影片中使用的圖片與書面報告的未必相同,而且可能會包含很多協助說明用的背景與裝飾用圖片與動圖。 | 
| 
表的編號 | 
ü  所有被製作的表需要從頭到尾有一致的編號順序,如表一、表二、表三。 | 
ü  同左 | 
| 
附錄的編號 | 
ü  所有被製作的附錄需要從頭到尾有一致的編號順序,如附錄一、附錄二、附錄三。 | 
ü  因為不呈現所以不需要 | 
| 
影片的編號 | 
ü  所有被製作的附錄需要從頭到尾有一致的編號順序,如影片一、影片二、影片三。 | 
ü  因為不呈現(或是只轉檔為動圖)所以不需要 | 
| 
因應聽眾提問的準備 | 
ü  不適用所以沒有 | 
ü  當時間不足以讓講者陳述所有細節的時後,可以準備幾張可供進一步說明的投影片來回應聽眾可能提出的問題 | 
| 
標示重點 | 
ü  千萬不要沒事使用粗體或其他顏色幫讀者標示重點,你不是在寫講義、課本或讓別人看你的筆記 | 
ü  最好不要,就算要標示重點,最好使用動畫效果或合適的配色與排版來凸顯重點,最忌使用紅字、加底線或粗體來標記重點。投影片的文字已經很精簡還要標示重點,就表示投影片的廢話還是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