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公告]普生第三次報告成績與評語

  • B962010003 83 對於媒體文字以及聯合國組織之原文之對照有詳細的比較與推敲, 但對於其中所提出的質疑應增加更多的科學引用
  • B962010002 75 文字書寫的結構略嫌鬆散且言有未逮
  • B962010001 75 文字撰寫結構需要再加強, 雖然對事件的介紹尚稱清楚, 但對媒體文字的評述卻只有「第一手」或「第二手」,或是「挺幽默的」
  • B962010004 78 文字撰寫流暢, 但問題和蔡奕宏一樣, 把評論的重點弄成事件, 而非媒體文字.
  • B962010006 78 文字撰寫流暢, 但問題和蔡奕宏一樣, 把評論的重點弄成事件, 而非媒體文字.
  • B962010007 60 可能不瞭解什麼叫媒體評論, 把科景文章貼上來以後, 評論只有感覺人家寫得不錯
  • B962010010 83 對於事件始末的說明清楚, 且對原文, 原文所引伸的科學研究以及台灣媒體的報導有著不錯的比較, 但文字撰寫的技巧仍有待加強
  • B962010008 65 報告撰寫有些草率, 雖然比較了媒體文字, 但所有的比較與科學引述都還是來自媒體本身的文字, 缺乏原始文獻的蒐尋, 認證與研讀
  • B962010012 50 看起來像個讀書報告, 而不是媒體評論, 嚴重的是其中還有抄襲網路文字的嫌疑(直接把文字丟進google就可知道雷同度與來源), 這是嚴重的著作權問題
  • B962010011 78 問題與蔡奕宏雷同.
  • B942010003 78 文章撰寫的確顧及結構與格式, 但是對於內容的介紹比較薄弱, 花太多篇幅在媒體文字上打轉, 而且結語文字過於口語化.
  • B962010044 78 對媒體文字進行了比較, 但是卻沒有想辦法找劉仲康老師拿到該研究的原文以印證自己對媒體文字的質疑是此作業可再加強之處
  • B962010043 80 文字的撰寫流暢, 但結構上有些問題. 如果這是媒體評論, 那麼應該要先由媒體事件開始做為引言. 但這篇作業則是由蜂群失調CCD的成因開始寫起, 最後再草草批評台灣的媒體新聞不專業. 如果這篇文章是對CCD現象的研究現況進行簡介則是一篇尚可的文章, 但對媒體文字的評論則略顯不足
  • B962010042 75 寫作文字過於口語化, 連「嘎」都跑出來了. 雖然查了很多資料, 也引用很多的媒體文字, 但是評論有些失去焦點, 對於每一篇文章的評論文字只有「客不客觀」或「是否冗長」,似乎有點浪費查了那麼多資料的時間
  • B962010041 90 文字通順且用詞成熟, 對於該事件的科學背景與媒體文字的整合做得很好, 文字與圖片的編排清楚易懂
  • B962010039 80 文章架構完整, 但是對於碳足跡的argument的意見評述僅提出懷疑卻未引用足夠的科學證據, 最後的結尾認為少生小孩治標不治本, 但是標是什麼本又是什麼在文中並沒有明確的評估準則
  • B962010038 65 文字撰寫的結構鬆散, 僅根據單篇單版本媒體評論進行討論, 而評論的觀點來源仍然是其它的媒體, 科學嚴謹性不足
  • B962010037 85 撰寫文字成熟, 然對於科學觀點的引述應再加強
  • B962010035 80 文章架構完整, 對於相關報導的追縱與流向做了很清楚的整理, 然而對於孤雌生殖對兩性生殖生物遺傳結構的影響的評論只有個人觀感, 缺乏科學觀點的引述
  • B962010034 73 文字書寫通順,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有一段沒寫完就交出來, 另外只比較了媒體文字間的差異, 以及刊登於Nature原文的差異, 不過對於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這個議題的來龍去脈的說明略顯不足
  • B962010033 82 前半段寫得很好, 對各媒體文字的評論亦佳, 但缺乏結語以及對個媒體文字的比較
  • B962010032 30 抄襲網路文字
  • B962010031 60 文字撰寫過於口語, 錯字不少, 剪貼很多的新聞但是最後的評論只是指稱媒體聳動, 且缺乏觀點間的比較
  • B962010029 90 對於各報導間的比較與事件發展整合詳盡, 並且具有完整的引述
  • B962010028 78 評論同蔡奕宏
  • B962010026 80 前半段寫得不錯, 能夠由媒體文字導入一些科學性的辯證. 但在評論完媒體文字後就沒下文缺乏結語.
  • B962010025 55 似乎弄錯方向, 媒體評論是在評論媒體文字與科學事實的落差, 結果變成是在罵日本人吃鯨肉, 且評論文字缺乏科學引述
  • B962010024 90 文字通順, 對於相關的媒體與科學觀點的比較與認證完整, 並且提出個人的問題, 然有關資料來源引用方式的安排與書寫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
  • B962010023 78 文章架構完整, 但編輯上較為凌亂, 對於相關媒體報導與學術論文的查尋頗為用心, 但是對於珊瑚黑死病的可能成因未能進一步搜尋科學性的資料, 只在媒體文字上打轉相當可惜
  • B962010022 83 文字順暢, 對各家媒體文字間的比較也做得分析, 但對於評論中所提出的質疑應該再增加一些科學引用(例如雙殼背養殖是否易受環境波動影響之類的)以增加質疑本身的可信度
  • B962010021 80 看了很多媒體文章, 也對該現象做了介紹, 但評述的對象不夠明確也未見比較, 許多的質疑與建議缺乏科學觀點的引證
  • B962010020 78 看起來像在改作文, 對於媒體文字的評述多半著重於寫法與用字遣詞, 對於科學議題的著墨不足
  • B962010018 70 一開始應該就要說明這些文章被選錄的理由以及之間的相關性. 否則就會成為把獨立事件硬是拿來比較評論 (其它見小何作業評論)
  • B962010016 65 對媒體文字進行評論與醒思, 但評論缺乏科學性的引述, 錯字過多
  • B962010015 78 雖然對資料來源做了詳實的研讀也對媒體文字進行比較, 但整體的書寫語氣太像網誌
  • B962010014 70 整篇文章的內容具備媒體評論的要素, 但是段落的安排有些難以閱讀, 先貼上大量的媒體文字, 才說為何對此議題有興趣, 然後才撿選各報導中的部份文字進行評述, 但一開始並沒有說明這些媒體文字何以被選擇? 之間的關係為何? 評論的重點似乎只有比較各報導間的文字差異, 而且文章缺乏結語
  • B962010045 80 對於蜂群消失新聞相關疑點的新聞做了相當好的回顧與追蹤, 但是文字的撰寫結構有些鬆散.
  • B962010013 65 寫得不太用心, 對事件的始末與媒體報導應受評論部份的著墨有點草率, 對於媒體報導所可能引起的效應有些過度推測且缺乏證據
  • B962010030 78 對珊瑚衰退問題進行一系列的回顧, 但是所評述的文章卻是科景的文章則是相當奇怪的. 科景的文章並不是一般的媒體報導, 而是科學文摘(scientific digest), 撰稿人多半是台灣國內外碩士到博士後的優秀科普寫作與研究人才, 因此文字的精確性通常比一般平面與電子媒體來得高. 但所謂的媒體評論就是要拿媒體的文字來進行評述, 但這篇作業的評述重點似乎不是媒體文字, 而是一系列的事件, 這時候媒體文字變得可有可無了. 寫得不錯也很認真但有些弄錯方向.
  • B962010036 75 雖然找了很多相關的科學文獻然而這些文章的觀點卻未能被引入對媒體文字的評論中. 也就是說看了好幾篇科學論文, 但是對幾個媒體文字的評論卻只有「一整個不精確」或「不客觀」的評語, 缺乏比較務實的觀點
  • B942010049 83 撰寫用心, 但是對媒體文字的評論僅止於比較版本的差異, 其中對科學議題的評述缺乏更進一步的引用
  • B942010001 85 就結構來說是一篇完整的媒體評論文章, 不過對於紫斑蝶保育政策與執行方向的argument應增加保育生物學理論或研究案例的引述, 以免過度流於個人觀感的抒發
  • B942010038 0 -
  • B942010037 60 有點弄錯媒體評論的方向與撰寫方式, 只把一則新聞翻譯出來然後找到原始發表論文的出處, 而整個評論重點與文字份量只有稱讚該媒體文字尚稱精確而已, 而且引用的是一個學校對該研究所發布的新聞稿, 而該新聞稿就是North Carolinae University的人員所提供的, 所以當然沒有媒體文字失焦或不精確的問題啊
  • B942010034 83 文字撰寫順暢, 但是評論的媒體對象不明確, 僅模糊地指稱多數媒體引述不完整
  • B942010028 70 見saa報告之評述
  • B942010023 70 焦點仍然是捕鯨事件, 但媒體評論應該要提出科學根據, 而不能僅對文字表達不解或直接指稱媒體寫得不清不楚. 文字撰寫過於口語化且錯字太多.
  • B945020022 90 文章結構完整, 也對相關所有媒體文字進行科學性的評述, 但文字的撰寫, 如語氣以及用字遣詞仍應多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