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第八次測驗題目提示

  • 倫敦政經學院的Dr. Oliver Curry曾經發表一個看法: 文章中指出未來的人類將會演化出兩類截然不同的人群。其中一群較為高、瘦、美(對稱)、聰明、富創造力;另外一群則持相反特徵。在此請問三個問題: (1) Oliver Curry的原始看法是在什麼場合發表? 是否有正式的論文? (2) Oliver Curry的看法是否被媒體扭曲或誤解? (3) 請就演化, 遺傳, 性擇的觀點討論Oliver Curry觀點成立的可能性與缺失 (45%)
  • 數個假說針對由極區到赤道的生物多樣性為何有梯度上升趨勢的現象做出解釋, 請問二個問題: (1) 這個議題本身是否在所有的棲地類型皆成立? (2) 請比較各假說的優缺點並舉出實際的例證 (40%)
  • 請以圖示說明指數與對數生長, 並解釋其基礎公式的意義 (20%)
  • 台江國家公園於近日成立, 請依期範圍內的不同地區說明那些範圍的已知物種多樣性較高? 特色為何? 人為干擾為何? 若某地區的物種多樣性較高是否可由"中度干擾假說"解釋之? (30%)
  • 全球各地皆有複製絕滅動物使其重返地球的計畫. 請就其中一個計畫的起源, 理論依據與進展評估複製絕滅生物在生態保育的必要性, 意義以及正反意見 (15%)
每一題皆需列舉重要的參考文獻至少3篇. 網頁只要引用首頁即可. 每一題的作答請充份掌握時間與整個回答的架構, 說理與收尾. 考試時可攜帶資料. 但時間有限故請事前規劃應該如何應答. 總分150分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前三次小考抄襲的嚴重性

前三次小考都是讓各位回去閱讀資料然後試著回答問題. 不過有不少同學直接把網路上的東西copy + paste到自己的答案上. 我認為這就是剽竊, 是完全無法被原諒與漠視的道德問題. 只要讓我抓到一整段話抄襲網路資料者該項測驗就是0-30分計.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有關兩次報告的評分感想

兩次報告的評分感想如下:
  • 我的評分標準依據幾個項目的品質: 架構, 內容, 格式, 企圖心與認真程度, 創造力與好奇心, 以及語文及圖像表達能力
  • 以參訪報告來說, 多數同學的達爾文特展與動物園參訪報告寫得都很不好. 老師花錢讓你去參訪特展難道是讓你去指出展示場地的廁所標示要清楚一點? 以為自己是市議員嗎? 動物園的參訪報告則大多是找一兩隻自己喜歡的動物把牌子上的東西抄一抄照一照, 然後結論不脫"動物看起來好可憐"這類無語問蒼天的結論. 只有少數同學就展示的設計, 動線, 文字內容的深度與正確程度進行討論. 然而許多同學的報告撰寫太草率, 從動物園的網頁抄了一堆東西當前言, 後面沒有內容, 虎頭蛇尾, 雷聲大雨點小, 仍然不是一個好報告. 重點是看不見自己的想法, 只想把別人的東西拿來抄, 真的很糟糕. 自己唯一的感想都是一些沒來由的情感疏發, 結尾寫來寫去就是那幾句, 什麼要地球更美好之類的.
  • 閱讀心得報告尤其是糟糕. 有些同學的閱讀心得非常言之有物, 看起來是有讀過書的, 而且能夠就自己所學與查找的資料提出問題與看法. 但是大多數同學基本上在浪費錢, 隨便把書的章節大要或甚至只有章節名稱抄一抄, 然後個人的感想就是"生物真的很奧妙, 我都看不懂"之類的廢言. 有些同學寫了一堆, 看起來像是個申論題的考試作答, 缺乏結構, 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拼湊. 請注意, 字數多不表示努力.
  • 缺乏有意義的引用資料: 多數人只會找wikipedia, 然後把wikipedia上的東西抄下來, 丟一個wiki的網址在參考文獻處. 感覺根本不用大腦又懶. 只有少數同學真的花時間找資料並且將閱讀所得歸納成自己的想法
  • 整體來說多數人的報告缺乏創意: 只願意看老師提過的書, 卻不願意自己找書, 大學生懶到這個程度真是令人無話可說. 多數人寫閱讀心得的時候"選擇這本書的理由是老師推薦", 沒有人是因為"自己有興趣或對議題好奇". 所以說台灣的資本主義之所以這麼蓬勃就是因為各位這種消費者實在是太好被推銷與說服了. 因為不思考, 只想看推薦, 只想跟大家一起買一樣的, 挑最便宜最不花時間的方式, 但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而且一點都不認為這樣有什麼問題.
  • 選擇追蹤環境議題的同學很少: 這顯示學生對社會與環境根本不關心, 只想坐在電腦前面從網路上抄抄東西. 這些議題各位同學並不是不知道, 只是在各位的學習過程中, 所有的環境議題都事不關己, 之所以需要知道是因為高中老師和補習班跟你說這些叫"時事題", "學測會考".
  • 60分以下(含)表示我認為你完全想要唬爛老師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12/23先做課程意見調查再小考

全程不會超過一小時, 請各位務必要準時到場. 系辦與意見調查工作人員會準時到場. 謝謝各位的配合.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12/23測驗重點

重點有二:
  • 比較各主要動物門的各項主要形態, 生理, 生態特性
  • 脊索動物的演化歷程與各階段的重大變革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異形星球(Alien Planet)

Alien Planet是一部2005年於Discovery Channel所播放的94分鐘影集, 內容根據科幻小說家Wayne Barlowe的小說Expedition所改編而成. 其官方網頁在此, 並可於youtube上觀賞片花.

再次提醒書面報告繳交的注意事項

  • 檔名請使用自己的名字加上編號, 例如土豆-1, 土豆-2. 若不合此規定將請助教直接退件.
  • 禁止使用office 2007的docx檔繳交. 請使用pdf檔繳交作業.
  • 遲交一分鐘都算遲交, 遲交之作業將由助教直接退件並不予接受重新繳交.
  • 報告中有任何抄襲都是零分. 參考淺談學術剽竊以及何謂抄襲? 何謂引用?
  • 如何引用文獻請參考此處文章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普生快被當了有救嗎?

1月7日老師出國以後, 照理說就不會再有任何測驗, 而且成績就出來了, 但是普生還有救嗎? 在此宣布, 普生的總成績初版將在1/6左右出爐. 不及格的同學, 若認為自己多寫一個報告, 或多考一次試, 就有可能會過的話, 請於12/31前告訴助教你打算怎麼做. 想要再考一次試的, 老師會請助教在1/13統一補一次考試, 若要再交一個報告的, 也請在1/13晚間12:00點前交出報告. 否則老師成績一送出就不會再改了. 若1/6成績出爐後, 同學認為不需要再補救(無論有沒有及格), 就不需要聯絡老師與助教. 若於12/31前未與助教聯絡者就視同放棄此機會了.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第六次測驗成績公布

成績在此, 一人缺考, 9人及格. 不過這次考試有一個發現, 及格的9人幾乎都是平常不問老師問題的, 所以看起來這樣的考試形態會獨厚"會唸書"的學生. 而平常愛問問題的同學考這麼簡單的題目又考得不好, 表示很多問題並沒有深入瞭解,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道一些皮毛但又容易誤解. 顯然這一次的測驗的鑑別度並不是很好. 請各位同學把握剩下的兩次測驗機會.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幾篇有關真菌演化, 分類與生物相調查的科普文章與網頁

鍾兆玄: 談真菌的功能多樣性[連結]
陳建名、彭仁傑、林子超: 菇蕈的生活史[連結]
謝松源: 海洋中的子囊菌[連結]
吳美麗: 台灣真菌多樣性資源與研究現況[連結]
張東柱: 瑞岩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大型真菌調查[連結]
張東柱: 台灣真菌的多樣性與利用[連結]
楊新美: 菌物的界級地位、功能及其系統發生[連結]
吳聲華: 台灣高等真菌(科博館學習資源)[連結]
常用真菌學專有名詞[連結]
數位台灣真菌知識館[連結]

其它台灣產真菌科普文章可至特有生物中心所發行之自然保育季刊網頁搜尋

圖鑑: 野菇入門[連結]
圖鑑: 台灣木生性無褶菌培養彩色圖誌1[連結], 台灣木生性無褶菌培養彩色圖誌2[連結]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細菌的世界

細菌的世界
  • 作者:徐明達/著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02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561465
  • 裝訂:平裝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食人族有對付狂牛症基因?科學家驚訝

這個消息來源應該是二次轉載, 原文如下:

Mead S et al. 2009. A Novel Protective Prion Protein Variant that Colocalizes with Kuru Exposur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1(21): 2056-2065.[網址]

Abstract
Background Kuru is a devastating epidemic prion disease that affected a highly restricted geographic area of the Papua New Guinea highlands; at its peak, it predominantly affected adult women and children of both sexes. Its incidence has steadily declined since the cessation of its route of transmission, endocannibalism.

Methods We performed genetic and selected clinical and genealogic assessments of more than 3000 persons from Eastern Highland populations, including 709 who participated in cannibalistic mortuary feasts, 152 of whom subsequently died of kuru.

Results Persons who were exposed to kuru and survived the epidemic in Papua New Guinea are predominantly heterozygotes at the known resistance factor at codon 129 of the prion protein gene (PRNP). We now report a novel PRNP variant — G127V — that was found exclusively in people who lived in the region in which kuru was prevalent and that was present in half of the otherwise susceptible women from the region of highest exposure who were homozygous for methionine at PRNP codon 129. Although this allele is common in the area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kuru, it is not found in patients with kuru and in unexposed population groups worldwide. Genealogic analysis reveals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kuru in pedigrees that harbor the protective allele than in geographically matched control families.

Conclusions The 127V polymorphism is an acquired prion disease resistance factor selected during the kuru epidemic, rather than a pathogenic mutation that could have triggered the kuru epidemic. Variants at codons 127 and 129 of PRNP demonstrate the population genetic response to an epidemic of prion disease and represent a powerful episode of recent selection in humans.

其實這不是新聞, Kuru症在新幾內亞東部高地Fore族的遺傳性疾病學, 人類學上的重要性早在1960年代便有相當的研究, 可參閱中時電子報以及台大醫學院內之科普文章.

食人族有對付狂牛症基因?科學家驚訝

2009-11-19 新聞速報【中廣新聞/郭希誠】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食人族身體裡發展出了一種特別的基因,可以避免得俗稱狂牛症的庫賈氏症。


巴布亞紐幾內亞「東高地省」有個佛瑞族,有吃死去親人腦子的習俗。二十世紀中,大批族人得了一種類似狂牛症的腦部疾病喪生。政府禁止再吃人腦。

英國倫敦大學醫學研究會的米德教授分析佛瑞族的DNA以後發現,他們有一種特有的基因突變,能夠讓他們不會得到庫賈氏症。

依照佛瑞族長老的口述歷史,他們是二十世紀初才開始吃人腦的。科學家對人類可以在短短的幾十年就發展出一種基因對抗疾病,感到相當驚訝。

他們也希望這項發現對治療庫賈氏症有幫助。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互花米草是什麼碗糕?

這是今天的聯合報報導

八里溼地發現「互花米草 」入侵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即時報導】

2009.11.18 11:42 pm

台北縣八里鄉挖子尾與八里左岸會館之間的河岸溼地,最近發現有環境入侵性強、被列為溼地殺手的外來植物「互花米草」,散布約200餘平方公尺。縣府農業局展開清除,希望本月底前完成。局長蔡光榮說,清理乾淨後將持續嚴密監控以防復生,並建請農委會通報各縣市,全面清查海灘河岸潮間帶,避免互花米草蔓延危害環境。

這是環境資訊電子報對金門海灘互花米草入侵的報導, 不過這個記者實在是太感情用事了, 金門在地理上本來就是中國福建沿海, 那來的什麼"金門挺不住, 後方台灣會糟殃"的說法? 這完全就是記者自以為是的想像.

高聳的軌條砦,橫列金門沙灘,嚴防海峽另一端敵人的進擊,但是時隔半世紀,敵軍沒有登岸,卻有新的危機,悄悄襲擊,重創金門生態。

當互花米草在金門沙灘不斷擴張,新的搶灘戰役全面展開,如果前線金門擋不住,後方的台灣將會面臨重大危機。

美麗的金門沙灘,以金黃細沙贏得美譽,但是最近幾年,大片的互花米草遍生沙灘之上,廣大的面積,造成沙灘的改變。 ......[見全文]

以下參見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對互花米草引入中國歷史與防治的回顧文章.

台灣大百科上線(但還是上不了線)

台灣大百科上線【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即時報導】
2009.11.19 03:07 am

以台灣為主體編纂的免費百科全書「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上線了,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上網查詢發現,本月最熱門的詞條竟是「鹽酥雞」!

有感於自我認同的需要,文建會在二○○五年建置「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開放民眾編寫詞條。第二年,為呈現禁得起專業人士檢驗的知識,文建會再將台灣大百科分為Web 2.0的「大眾版」和「專業版」,兩個版本不能互通有無。新版「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tw)打破庶民與專家界線,結合「大眾版」及已編纂完成的七卷「專業版」,目前已有一萬七千餘詞條。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說,台灣可藉編纂台灣大百科定義自己的文化、向國際介紹台灣特有文化。在台灣大百科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台灣特色詞條,在維基百科無法找到。本月最熱門詞條「鹽酥雞」的解釋,和維基百科相比,「較有台灣味」。本月查詢第五名的「捏麵人」,在維基百科裡則找不到。

ps. 台灣大百科還有自己的臉書

藍色玫瑰是怎麼做出來的?

最近被台灣媒體大力報導的藍色玫瑰, 其實應該是日本Suntory利用澳洲科學工業部CSIRO所開發的gene slicing技術所研發的產品(見CSIRO的新聞稿), CSIRO解釋了在遺傳上如何做出blue rose, 不過其呈色機制, 則是由日本名古屋大學吉田久美教授(Kumi Yoshida)的團隊所探討. 有興趣的同學可參考RSC上的兩篇文章: True blue flowers, Blue flower color development by anthocyanins: from chemical structure to cell physiology以及台大園藝系專討農業生技產業資訊網的短文

由第六次測驗起改採兩卷方式進行

有鑑於同學的英文能力不佳, 連題目中的基本文法與單字都看不懂, 因此剩下的三次測驗將採兩卷方式進行. 中文卷滿分70分, 英文卷滿分100分. 兩者配分相同, 也就是說就算中文卷考了100分, 成績一樣打7折. 想要考那一種考卷請告知班代並讓班代於考試前兩天通知助教以利考卷之準備.

11/25課程提要 - Plant Diversity

hyperlink: http://media-2.web.britannica.com/eb-media/59/6559-004-2C8ED6AA.gif

幾個重要的議題如下:
  • 綠色植物的早期演化, 尤其是單胞藻, 輪藻, 苔蘚與早期維管束植物的部份
  • 由單胞藻至顯花植物在世代交替, 生殖方式, 配子與孢子/配子體與孢子體的演變
  • 顯花植物在生殖, 受精與胚胎發育上的進展
  • 葉與花的演化起源
  • 維管束的演化起源與型式
  • 花的構造以及授粉型式在型塑植物多樣性的角色

普通生物學總成績將不進行全班加分

曾經有同學在這個課上拿過99分的高分, 也有同學拿過總成績15分的低分. 不過要提醒各位的是, 我所有的課都不做什麼開根號x10再加分的事, 因為那只會讓各位繼續自我感覺良好, 而且真的以為普生原來這樣就過了啊. 這學期會採取算出來的成績當幾個人就是幾個人的方式. 下次開課時如果人太多, 理小劇場應該是坐得下的.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11/18播放影集介紹 - BBC 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 (植物私生活)

The Private of Life of Plants系列共有6集, 為BBC在1995年所製作的一套影集(見wikipedia的介紹), 由於時間的關係, 在課堂上只能播放一個episode, 不過整部影集的片花可在youtube上找到

幾個需要思考與釐清關係的生物類群

我們曾經在課堂上說過, 生物的高階分類系統有非常多歷史性的變革. 目前全球幾個大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都同意採用ITIS的建議(點選此處), 因此台灣的TaiBNET也採用這樣的分類架構. 然而這個架構與Campbell課本中的內容卻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 在下週的測驗中, 將至少有一題請同學比較Campbell課本與ITIS架構下生物分類的差異. 特別是以下生物類群涵括內容上的出入.
  • Protozoa (vs Mesozoa & Metazoa)
  • Protista (vs Chromista, Protozoa)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普生總成績結算時間

結算時間為1/6日考完最後一次測驗後. 晚間總成績就會出現.

11/18考試方式

  • 考題以投影片方式呈現, 每題呈現與作答時間為4min
  • 共有10題
  • 第一輪後會再全部播放一次讓各位同學回憶與檢查
  • 收卷後前後排交換改考卷
  • 助教會再課後統計並確認考卷有沒有改錯, 然後在blog上公布全班成績
  • 考完後看影片 -- BBC所拍攝的植物影集(不想看覺得其它科目期中考或報告快炸的人可以離開無所謂)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國科會科學面面觀的臉書

官方網頁在, 其臉書網址在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基改作物是希望還是夢魘?

轉載兩篇中時的文章提供各位參考

基改作物 台灣農業希望?
2009-11-05 中國時報【余淑美】

全球人口如火箭般往上衝,但是氣候日趨暖化不正常,雨量分布不均,水災沖蝕肥沃表土及造成汙染,旱災則加速土地沙漠化,導致可耕地面積縮減而糧食難以增產。如此人口與糧食正負成長情況下,糧食短缺問題已漸次浮現,未來將更嚴重。

台灣看似豐衣足食,實際上,糧食自主率僅約三○%,大部分糧食、肥料及農藥依賴進口,價格易受國際情勢波動所影響,「糧食風暴」一旦發生,我們有準備嗎?

因此,提高作物產量及降低生產成本是必須努力的目標。但是傳統育種速度過慢,而基因工程育種可快速將耐逆境與病蟲害、及增加產量的基因導入作物中,是提升作物產量最具效率的策略。

研發及種植基因改良(基改)作物已是全球農業生技的趨勢。自一九九六年美國開始種植基改玉米、大豆、棉花及油菜,二○○八年全球種植面積已達一.二五億公頃,作物種類至少十五種,年產值高達八十億美元,有二十五個國家種植基改作物,相關農企業蓬勃發展,農民受惠良多。

種植基改作物最大好處之一是減少該作物農藥使用量二○─五○%,大幅降低對環境及人類健康的傷害。此外,也減少除草、人工及機械能源的成本、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既經濟且環保。由於提供糧食與生質能源雙用途,基改作物的面積及種植國家正快速增加中。

基改食品已融入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市面上的豆類製品及動物飼料─玉米與大豆,高達七○─九○%為基改產物。基改食品上市十三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並未有對人體造成傷害確定的案例。基改作物安全性的議題應建立在科學驗證的基礎上,目前有太多以訛傳訛的負面宣傳,全然否定眾多優點,卻將發生機率微乎其微的潛在問題無限擴大,在台灣因此阻礙農業生技的發展。

十年多來政府容許大量的國外基改產品合法上市,可是國內研發基改產品至今未獲准商業化。另一方面,農民卻已迫不及待地自行種植數種可減少施用農藥之基改作物。台灣氣候高溫多濕,因此病蟲害多,農藥用量為亞洲平均的二.五倍,更為美國的五倍,被稱為「農藥王國」,減少農藥之基改作物更顯必要性。政府實應認真檢視基改作物的政策,正視農民、消費者及市場的需要。

目前研擬中的「我國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政策」說帖,基改目標排除食用作物及外銷農產品,一旦定案將嚴重影響台灣農業科技的發展,因為僅剩少數內銷花卉與植物生產醫藥用途之二次代謝物與蛋白質。基改花卉在技術上困難耗時,而醫藥用途產品必須長期進行動物與人體實驗,均無法在五至十年之內形成具經濟規模之產業,企業界投資必然裹足不前。過去已蹉跎十年,如果未來再浪費十年,確定台灣高科技農業將走入歷史。

許多國內外研究顯示,只要有效管理,基改與非基改作物確可共存。多年來我國的保守政策,已使發展高科技農業的契機及國際競爭力不斷流失,因擔心影響外銷而阻礙基改產業的作法,反而失去創造更高產值之高科技產品的機會,以及付出農藥危害環境與消費者、農民陷入經濟困境重大的代價。須知只有高科技,台灣農業才能與具有廣大土地與便宜勞工的各國競爭。

糧食、能源及環保是二十一世紀全球最重要的議題,而農業生技在這些議題上最能做出重大貢獻,已成為各國高度重視的焦點。台灣在高科技農業的發展一直無法脫離政策性的困境,目前更面臨中國強力發展高科技農業的壓力。政府應盡快制訂眼光長遠具彈性的政策、積極擘畫藍圖、培育人才及鼓勵相關產業,並有效利用高達二十二萬公頃荒蕪的休耕地在這些目標上,以確保我國糧食及能源的安全。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基改作物 仍應謹慎應對
2009-11-06 中國時報【郭華仁、吳東傑】

時報昨日刊載中研院余淑美博士的投書,認為我國應發展耐逆境、抗病蟲害的基改農作物,以確保糧食自主。這樣的主張不但過度美化基改作物的好處,更是未能體會到我國農業問題的癥結。

四大基改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主要是種在美洲的大農國家。我國進口的大豆、玉米主要來自美國,因此國人也吃了十年的基改食物。至於水稻,目前僅四項抗除草劑的基改稻分別在加拿大、澳洲、墨西哥、哥倫比亞與美國獲准作為食物,而只有美國核准兩項的種植。歐盟各國與紐澳日本都還未通過食品審核。

三年前外銷到歐洲、日本的美國米被發現混雜少量未經核准的美國基改米,引起軒然大波,歐日等國立即禁止美國米的進口,已進口者則退回、銷燬或者下架,造成美國米出口受阻;農民不堪損失,紛紛控告生技公司,光是賠償金額就高達一億美元。中國學者三年前已研發出抗蟲基改米,然而鑒於基改米對健康、環境以及消費者的抵抗等因素,該國政府迄今尚未敢核准該國農民種基改米。不過同年歐洲也發現由中國進口的稻米混雜了基改米,同樣引起抵制;經過調查,原來研發人員在政府未核准上市前就已經為了私利而偷偷地販賣不合法的稻種,導致汙染情況的無法收拾。

我國農業的困境在於生產成本的偏高,但是基改作物種子費用高出一般品種兩到五倍,只會提高農民的生產成本。而余博士所提的耐逆境、抗蟲基改作物,其產品不但無法提高售價,更會嚇跑消費者。

研發基改作物的缺點在於把複雜的農業問題簡化成一兩個基因,雖然短期看起來有其優點,然而將來還是會重蹈第一代綠色革命的覆轍:把作物生產問題簡化成肥料與害蟲,這種化約式的科學產生了化學肥料與農藥,雖然短期造成增產,長期以來嚴重的斲傷農地環境,農業已無法永續經營。把研發基改的經費轉撥來加強有機農業的研發,才是提升農產品價值連帶恢復環境健康的良方。

衛生署上周預告基因改造稻米及木瓜需辦理查驗登記,引起輿論的撻伐,迫使農委會澄清政府採購進口食米招標文件明確規定不得含基改成分,且基於國內生產環境與消費者權益,農委會不會開放基改稻米。農委會的表態顯然是明智之舉;然而面臨中國非法基改稻米的私下種植,政府應該進一步積極訂立辦法,預防國內稻米被汙染,以確保稻農的權益。

至於基改食品安全與否,雖然合法的基改食品人類吃了十年好像沒發生什麼問題,但連世衛組織也沒敢替其長久性的安全背書。實際上所謂政府的審核把關,即使在美國,也都不是政府或獨立研究機構在進行安全性評估試驗,而是讓生技公司自己進行試驗,把數據送給審查委員審核。過去好幾個被抓包的例子顯示生技公司會隱瞞不利的數據;生技公司委託外面學者所進行的試驗,也都需要公司的允許才可以對外發表。這種把關方式,消費者與環保團體對基改食品的安全性有很大的質疑,不是沒有原因的。

(郭華仁為台大農藝學系教授,主持gmo面面觀網站;吳東傑為綠色陣線執行長)

第五與第六次測驗的重點

兩次皆為上課考試, 馬上改考卷, 題目只出在投影片上, 作答時只要寫下答案即可. 必考的方向為:
  • 各類Archaea, Bacteria, Protists, Fungi與Plants的營養與生殖的比較
  • 世代交替型式之比較, 尤其是配子的運動性, 配子形態, 單套體與雙套體出現在那些部位與時期, 合子, 孢子, 孢子體, 配子體這些名詞在各類群使用的異同等等
  • 引發重要疾病的病原體(可能是Bacteria or Protists)與其制病與傳播途徑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幾個有關微生物學/細菌學/真菌學/藻類學的教學資訊

所謂的微生物只一群肉眼不可見生物的集合總稱, 內容包含了原核的bacteria, archaea, 真核的protists等等. 根據新近的演化假說架構, 微生物學, 細菌學, 真菌學, 藻類學與寄生蟲學開始有了很大的重疊, 因此多方瞭解這些學門的知識是有其必要的. 以下介紹幾個相關教學網頁提供同學參考: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Your Inner Fish: A Journey into the 3.5-Billion-Year History of the Human Body

可參考中時開卷的書介, 書中所提到的Tiktaalik roseae是我們上到脊椎動物進化時一定會提到的化石生物.

小生命: 大腸桿菌解開生命奧祕

Carl Zimmer("演化: 一個觀念的勝利"作者)的另一本著作. 可參考博克來的書介

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

原著為Chris MacManus的RIGHT HAND, LEFT HAND: The Origins of Asymmetry in Brains, Bodies, Atoms and Cultures. 可在google books上試閱, 中文版可見各網路書店的介紹.

鼓勵大學部學生參與本週六的神農獎海報競賽

本週六是神農獎海報競賽, 歡迎大學部參加, 修普通生物學者可撰寫神農獎參與心得
視同一次報告成績, 但請不要寫以下的五四三(保證零分):

(1) 我覺得學長姐都好強, 希望我長大和他們一樣~~~(重點是後面的~~~符號)
(2) 希望系上多多辦這樣的活動, 如果餐點可以再豐富一點就好了
(3) 感想就是我都看不懂, 生物學真是奧妙啊XD
(4) 為什麼海報都是英文, 英文到時方恨少啊, 我還是砍掉重練好了
(5) 感謝老師推薦這個活動, 雖然我看不懂但我覺得真得挺不錯的, 大推
(6) 這次的活動非常有意義, 希望生科系生生不息
.....

時間為週六早上9-12 am, 地點為生科館(應該有點心可吃)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普生學期報告改為五選二

原訂之報告繳交份數為四份(五選四), 為了怕同學太累抱怨連連, 改成五選二. 因此12/15日只要交兩份報告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 本學期大多數同學的成績有8次測驗, 2次報告. 不交也沒有關係, 老師並不會有什麼感覺.

普生課程時程修訂

以下修訂普生上課的時程與進度, 從第五次測驗起, 所有測驗只考課本的練習與問題(就像國高中或補習班一樣), 只有簡答與選擇題, 往後不再有任何需回去找資料準備的測驗類型

11/04:
Bacteria & Archaea
11/11: Protists
11/18: 期中考週(老師出國不上課但要考試) 第五次測驗: Bacteria, Archaea & Protists
11/25: Plant Diversity
12/02: Fungi
12/09: An Introduction to Animal Diversity: Invertebrates
第六次測驗: Plants & Fungi
12/15: 所有報告繳交期限, 差一分鐘都視同遲交且零分, 且不接受什麼信箱寄過去被退的藉口
12/16: Vertebrates & Human Evolution
12/23: Behavioural Ecology
第七次測驗: Animals
12/30: Population Ecology & Community Ecology
01/06: Ecosystems & Conservation Biology
第八次測驗: Behavioural, Population & Community Ecology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中文斷辭系統

"中文斷詞系統"是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在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的支持下所開發出來的數位學習產品. 請各位中文不好的同學有空參考參考.

地質年代常識測驗遊戲

可以玩玩看, 網址在此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Wellcome Tree of Life線上互動說明

TreeofLife是英國Wellcome Trust所成立的一個介紹地球上各種已知生命型式演化關係的互動式網頁, 此網頁應用了許多新近研發的網頁科技, 使生物親緣關係的呈現更加生動並易於理解.

普通生物學自本週起上課地點改為理學院小劇場

重新裝潢, 美輪美奐, 請各位同學準時到場上課, 地點請見地圖.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大高雄生態論壇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國際研討會

時間就在10/24-25, 地點就在中山大學, 可當作本學期報告中"環境事件始末"這項的一次報告. 會議網址在此. 若參加此研討會的同學, 在報告上需要出具顯示自己有參加的證明(不要給我跑去睡覺吃便當然後拿會議資料東抄西抄, 那個一看就知道了, 更何況工作人員也有中山畢業的, 隨便問就曉得)

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

我記得在繳交第一次測驗前就已經提醒過了, 不過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同學理我. 這次的作業在繳交後我會請助教先檢查格式, 完全不符合的直接先扣20分, 以免把老師講的話當屁.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何謂原始文獻?

所謂的原始文獻就是該觀點首次被完整提出來的文獻, 如果要再完整一點, 可能要連同該觀點的芻議與假說(或對其假說的評述)都包含在內. 舉例來說, 拉卡克學說Lamarckism這個字不會是Lamarck自己所提出來的, 而是後人銓釋其概念. 但是Lamarck只在單篇文章提出他的用進廢退說嗎? 還是其實他的用進廢退說乃需要集結數篇他的文章才能窺得全貌? 所謂的原始文獻, 並不只是最早, 而且還要包含最早, 而且能包含其完整論述雛形的文章. 那麼那一篇文章才是原始文獻? 就要靠各位自己的研讀與探索. 不過一般來說被寫得比較好的wikipedia都會有比較好的整理, 而且應該也會把某個觀點的文獻收羅其中. 但請不要期待所有的文章都有網路版可抓, 許多精典的文獻可能都已經有網路版, 但有些可能只有紙本. 這時候就要請各位多多學習利用圖書館. 不要只等老師告訴你, 要學著自己去探索這些知識, 並且辨別真偽, 份量, 與某份資料在某個知識架構中的重要性. 以拉馬克學說(Lamarckism)來說, 在中文的wikipedia中的確提到拉馬克於1809年發表其用進廢退說的原始出處為"Philosophie zoologique" (全名為Philosophie zoologique ou exposition des considérations relatives à l'histoire naturelle des animaux)這本書, 而在英文版的wikipedia中則對他的理論發展過程作了比較詳盡的介紹. 但是各位就此深信不疑嗎? 或是會嘗試著探索wikipedia上的文字是否有疏漏? 誤解? 或不當的引用呢? 因為Philosophie zoologique是法文書, 各位可能看不懂, 所以如果對Lamarckism有興趣的同學, 或許就應該會再找到後世學者對其著作與理論的評析, 例如這個連結所顯示的就是倫敦大學學院(UCL)演化學教授Jim Mallet對拉馬克主義的歸納與說明. 想看Philosophie zoologique這本書原來長什麼樣子看這邊.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普生第三與第四次測驗題目

第三次測驗 (10/21)
  • 請針對生命起源(origin of life)的至少三個獨立假說進行敘述與比較, 我特別想要看到的是各假說的原始文獻出處, 原始觀點與假說成立的前提, 這些假說有什麼樣的實驗結果或事實所佐證, 以及後來的學者對這些假說的正反看法之歸納 [繳交期限: 10/20晚間11點前]
10/21上課將抽問的問題 (請自告奮勇 (妙麗式舉手且不遮腋下), 回答得最好的加總成績2分)
  • 真核細胞的粒腺體以及光合生物的葉綠體(或其它包含光合色素的胞器)的起源假說之一是內共生假說(endosymbiosis), 請問這個假說是不是能夠解釋所有光合生物光合胞器的起源呢? (請注意: 過去被認為是藻類(algae)的生物已不再同屬於一個自然群, 也就是單系群, 所以這些曾經被稱為"藻"的不同類群生物的光合作用起源一樣嗎?)
第四次測驗 (10/28)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emnews中的達爾文專題

參看這邊的文章

選擇製作專題的同學的第一次討論會

  • 時間: 2009年10月13日晚間7點以後 (往後每週二晚上固定討論)
  • 地點: 生科館5013室
  • 事前準備: 每一次的討論每一人都要準備5-10分鐘的powerpoint投影片, 說明自己在這段期間內所唸的書, 報告, 資料, 與實驗設計的方向
  • 在最後專題報告繳交之前, 每一位同學要交至少10篇的專題報告(不少於6頁A4)
  • 請大家告訴旭爺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普生預定的測驗與報告繳交時程

測驗: 不定時舉行, 不會在課堂上舉行, 都是告知題目回去寫, 總共會舉行至多6-7次, 一次一題
報告: 我們的5選4報告將採用一次繳交模式, 對, 一次繳四份, 所有報告均在12/15前繳交完畢, 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批閱, 請自行規劃時程與進度, 不要到時後才灌爆老師的信箱. 報告格式基本上與測驗的撰寫格式雷同, 長短不拘, 報告品質不看格式, 而是您的用心與誠意 (剪貼得再多依然可以是零分), 請勿拼湊資訊交差了事.

普生測驗與作業交給助教不是老師

請注意, 應該是交給助教而不是老師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演化為何不能以目的論看待與詮釋?

有幾篇文章提供同學參考:
  • 吳國盛於大紀元所撰之科普短文 (連結)
  • 劉德祥博士為科博館之Darwin200特展所撰專文 (連結)
  • N年前bbs上的戰文 (連結)
  • 高師大科教所對演化與遺傳概念所作的調查 (連結)
  • 中央研究院動物學研究所故 林飛棧老師於1984年為科學月刊所撰專文 (連結)
  • Dennett於1993年於Science上撰著有關演化與目的論的短文 (連結)
  • 科普讀物: 退化原來是進化

普生第二次測驗題目

信箱本次測驗題目如下:
請說明並比較拉馬克學說(Lamarckism)與新拉馬克學說(Lamarckism)的起源(原作者, 年代, 原始出處, 提出這個學說所根植的觀察與事證), 並試著比較這兩個學說對於銓釋生物演化的優點與缺陷, 並舉出至少三位其它學者(年代不限)對於這兩個學說的看法(贊同, 批評, 或其它評論). 報告格式請參照第一次測驗, 測驗的大標題請自訂, 並於10/6晚間12:00前寄至助教b952010008@後面一樣(大四小果汁). 文獻的羅列方式請參考blog中的文章. 所有參考資料的排列順序是: 先中文後西文, 中文依作者姓筆劃由少至多排列, 同筆劃者依年代排列, 西文依作者姓氏第一字母排列, 再依年代排列, 若同一作者同一年代則將年代加註a, b, 例如Wallace, A. 1858a......Wallace, A. 1858b....

圖片連結: beatonna之相簿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本學期普生成績配分一覽表(更正)

由此觀看, 紅字者為24日以後才交的, 無論妳/你原本的意願是什麼, 配分由老師決定, n/a表示同學選擇專題, 而不參加測驗與作業繳交.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9/24前未交成績評分設計給班代的同學

成績分配與評量方式已由老師自行決定, 不容有任何異議. 基本上, 老師給了時間與說明並尊重同學, 而同學若不尊重老師, 那麼我們就回到國高中的教育. 若無法接受者請在這兩天辦理退選, 而且請勿再修習本課程.

對於第一次測驗的感想

根據我目前已經收到的回應來看, 同學似乎對於什麼叫作"表達對一個科學議題看法的陳述"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請注意這是"測驗", 也就是"考試"的意思. 在我這個課程中, 我所有的測驗都沒有老師規定的制式答案, 最高的分數當然只給看起來最在乎也最認真的同學, 而其它同學的分數則和與最高分的差距有多遠來決定了. 所以, 請把測驗當作一回事吧, 請從高中生活醒來吧. 我認為目前最有趣的一點是同學寫信問老師問題只問"格式"與"規定". 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問過任何科學問題.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有關第一次測驗的"題目"

目前已經有近10位同學問了一樣的問題: 老師, 題目要填什麼? 我的回答是: 題目自訂. 讓同學們自訂題目的原因是同學們在過去的學習中一向是由老師制定題目, 同學依據"老師想要的答案"來揣摩上意. 但是在我們這個課程中, 同學必須發揮高度的自主性. 我已經說明了兩個"議題", 那麼這整份測驗的"題目"應該如何擬定就要看各位同學的歸納, 整合與表述能力囉.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國立中山大學因應新型流感H1N1停課、調補課及學生請假應變計畫

一、依據教育部980825台高(二)字第0980146940號函示,兼顧疫情防治與學生受教權,擬訂本校停課、停課後復課相關標準。
二、停課標準:
(一)大一學生固定班級課程型態比照高中以下學校「325停課建議」,即三天內同一班級有兩人以上(含兩人)學生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感染流感時,該班停課五天(含例假日)。
(二)大一以外學生,被診斷為新型流感者,應暫停到校上課,在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以利校園疫情防治。
(三)配合疾病管制局或教育部指示。
三、停課後調補課配套措施:
(一)學期中復課:
符合本計畫停課標準第一項:由任課老師與該班學生協議補課時間,並填寫補課通知單安排調補課事宜。
(二)期中、期末考試期間:
教務處函請各教學單位協助通知任課老師自行安排延後考試事宜,如期末考試延後,繳交學期成績截止日同時順延。
(三)調補課方式:
調補課得於夜間及例假日實施,為便利任課老師對同一科目開設兩班(含兩班)以上之調補課得以併班授課;請依行政程序呈核備查。
(四)學生輔導:
學生請假病癒後,如需TA協助輔導課業,請向系所及教學資源組提出申請,以利進行輔導。
(五)特殊情況:
由教學單位以專簽方式經校長核定後辦理。
四、學生請假規定:
學生經診斷為感染新流感者,可委託他人或以電話、網路請假,並於休養後再提出相關就醫證明,經確定為感染新流感者,核予公假。

本週雖因A型流感停課一週但還是有事要做, 對, 要測驗

以下是系辦公室於09/21發出的通知:
  1. 因班上二位同學有發燒情形,經檢測後為A型流感,致生科系大一全部課程,9/21~9/27停課一週。
  2. 請同學們注重保健、均衡營養、適度運動,以提升自身抵抗力,並加強個人衛生、勤洗手習慣,尤其咳嗽、流鼻涕時應戴口罩。對於疑似或罹患流感者,除應就醫外,應多加休息。
相關訊息及衛教資料,可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查詢(網址為 http://www.cdc.gov.tw/疾病介紹 )。此外請參考H1N1的校內通報流程快篩地點.

但不表示本週沒有事做囉, 因為上課時間被佔去了一週, 所以, 我們有第一次的測驗了(歡呼), 請在9/29晚間12:00前將你/妳對以下問題的想法(不一定是答案)寄至老師信箱. 從網路上抄襲一律零分. 這個預備週的測驗的目的是要讓同學們想一想生物科學的基礎邏輯, 也就是由觀察, 假設, 設計實驗至結果銓釋的過程, 而老師也想知道同學在閱讀資訊, 歸納與表達能力上的問題與困難:
  1. 科學(science)是否一定要根植於一個假說(hypothesis-based)? (15%)
  2. 在Campbell生物學課本p.20-22所提到的精典生物學研究案例, 珊瑚蛇(Micrurus fulvius)與奶蛇(Lampropeltis triangulum), 是一個"頻變性貝氏擬態"(frequency-dependent Batesian mimicry)的精典研究案例. 課本(p.22)所提出的問題是: 若這個試驗(test)中所使用的掠食者會避免捕食卡羅來納州所有具類似斑紋的蛇, 那麼你/妳會如何預測實驗的結果? 然後你是否能夠提出其它的假說讓這個科學議題有其它的探討方向? (85%)
格式請由此下載, 課本上所提到的Pfennig等人於2001年發表在Nature的原文由此下載, 有問題請儘快提出, 想看蛇請電ext 3612與研究室助理約時間 (一次不可超過6人). 當你/妳撰寫對這些問題的想法時, 請讓自己的文字看起來井然有理, 有頭有尾, 起承轉合缺一不可. 有關普生作業經常發生的問題, 請參考本blog之前的文章.
  • 請寄至老師的學校信箱(自己上系所網頁查囉)
  • 寄信給老師請保持基本的禮節, 寄件人不得使用綽號, 信件標題不得空白或發語詞(例如: 我想, 那個....), 信件內容需要基本的問候與結尾
  • 摘要文件請勿使用office 2007的docx檔, 只接受doc檔
  • doc檔的命名請使用: BioQuiz-1-姓名.doc
  • 不符以上規定者原件退回
若本學期的成績評量選擇"專題製作"而不進行任何測驗者, 可不理會此項宣布.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愚蠢年代 救地球快動手

官方網頁: http://www.ageofstupid.net/
台灣的唯一一次放映會(免費): http://blog.udn.com/dodobear/3325724
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ZjsJdokC0s

自由時報的介紹

愚蠢年代 救地球快動手
有如環境啟示錄的科幻式紀錄片「愚蠢年代」,本週起在全球各地上映。該片描述倘若人類再不針對全球暖化採取積極行動,到了二○五五年,地球將淪為慘遭氣候災難摧殘殆盡的煉獄,像是高溫導致雪梨歌劇院陷入火海。(取自網路)
有如環境啟示錄的科幻式紀錄片「愚蠢年代」,本週起在全球各地上映。該片描述倘若人類再不針對全球暖化採取積極行動,到了二○五五年,地球將淪為慘遭氣候災難摧殘殆盡的煉獄,像是洪水氾濫導致倫敦城淪為水鄉澤國。(取自網路)

紀錄片 籲世人別淪落
全球首場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將於二十二日在紐約召開,「愚蠢年代」則趕在二十一日於全美超過四百家戲院上映,以及二十二日在從法國巴黎到南太平洋萬那杜等全球六十多個國家以三十二種語言播映。主辦單位表示,預料全球屆時將有超過二十萬人觀賞這部今年稍早曾在英國首映的紀錄片。聯合國前任秘書長安南將出席該片在紐約特別安排的「綠地毯」放映會。

「愚蠢年代」是一部被包裝為未來氣候驚悚電影的嚴肅紀錄片,並輔以若干動畫以說明相關科學內容;片中所設定的年代為二○五五年,由英國一線男星彼特.波梭懷特飾演的老邁檔案員,闡述已遭氣候災難摧殘殆盡的世界,並透過六個人的故事來呈現人類在面對全球暖化時所犯的錯誤。老檔案員沉痛地出示各種影像檔案,並質疑「太驚人了,我們當時到底是以什麼心態去面對滅絕而且置若罔聞?」

22日 全球上映
「愚蠢年代」導演阿姆斯壯女士拍攝這部紀錄片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在今年底於哥本哈根舉行的商討新的氣候變遷公約之會議召開前夕,喚醒草根力量進而強化群眾壓力。阿姆斯壯認為,當今世人對氣候變遷問題責無旁貸;過去世代都不知有此問題,往後世代即使想扭轉頹勢也為時已晚,「這(個責任)落到我們這個世代。」阿姆斯壯說,當今世代有潛力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在於是否願意動手試試看。

「愚蠢年代」片名出自美國紐奧良的一名退休石油公司科學家,他認為倘若當今世人未能阻止全球暖化,我們當今這個時代將會被後代子孫視為「愚蠢年代」。阿姆斯壯以靠群眾募捐得來的區區四十五萬英鎊(約台幣兩千三百七十二萬元)拍攝這部影片,慷慨解囊的兩百二十八名捐款人分別投資了五百到三萬五千英鎊,而這些投資人也都能分享該片的利潤。

有關普生學習上的數位落差

由於大一新生剛入學不久, 生活要錢, 課本要錢, 玩樂要錢, 寫作業沒有自己的筆電或軟體不足也要錢, 因此請自己沒有筆電, 自己沒有桌上型電腦的同學儘快與導師或學長姐洽詢使用公用電腦, 圖書館與資訊資源的方法, 並養成經常上網查看訊息, 或與同學保持聯繫的習慣, 以免錯過課程的公告與作業繳交的時限. 若有任何困難, 請主動聯繫老師(包含任課老師與導師).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本學期的成績評量 - part II

除了一般的評量方式外, 本學期我再加上另外兩種評量方式:
  1. 如果覺得與大家一起交作業, 寫報告很無聊, 可選擇做一個小專題, 也就是說, 你的期末成績就只有專題與師生互動兩個部份.
  2. 此外重修生若覺得那些作業報告都做過了, 極為無聊, 也可選擇"一直小考考至少15次".
什麼是小專題呢? 也就是到老師研究室根據普生課本的內容設計一個一學期可以做完的小專題. 需要做的工作包含資料收集, 資訊彙整, 實驗設計, 實驗執行, 報告撰寫. 這個提議比較困難一些, 不過適合對普生可以自學而且不太想坐在教室裏喜歡動來動去的學生.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本學期的成績評量 - Part I

基本上我們有測驗, 作業, 與師生互動這三個項目, 配分比例由各位自訂. 無論是生科系或不分系的同學請在9/24交給班代或負責同學並整理成word格式的表格交給老師. 測驗次數不定 (3-5次), 作業至多4次. 我們這學期一定要做的幾件事(也就是作業)如下, 5選4:
  1. 參觀一個展覽 (2009福爾摩沙科學季, 永遠的達爾文) - 2009/09/08-12/27於台灣博物館展出 (網頁), 與其它相關機構特展(如科博館): 報告重點在於展覽中科學性內容的描述與評估, 以及對展覽設計的建議 (老師可補助來回鐵公路錢, 不含高鐵)
  2. 參觀一個動物園 (木柵, 壽山, 新竹等)或植物園 (科博館, 台北植物園, 原生植物園等): 報告的重點在於植物與動物的展示與照護方式, 與該種生物的天然棲地的差異, 並且評估那樣的展示方式對於生物的生長, 行為與繁衍是否合適 (老師可補助來回鐵公路錢, 不含高鐵)
  3. 看一本生物科普書籍 (限演化, 行為, 生態, 環境議題)或四篇科學人雜誌(或科學月刊, 大自然季刊, 國家公園季刊)的相關議題文章(4篇文章要有關), 並撰寫心得報告 (老師可補助書資, 影印, 館際合作, 資料檢索費)
  4. 追蹤一個環境事件的始末 (環境污染, 生態保育, 天然災害, 棲地復育等): 請撰寫報告說明該事件的始末與後續的影響, 並利用你在普生所學習到的知識來評估整個事件的處理上, 科學知識是否扮演重要的角色? 或純粹由群眾與政治力量主導? (老師可補助書資, 影印, 館際合作, 資料檢索費)
  5. 利用Encyclopedia of Life (EOL)的資料表單格式介紹一種你的居住地或出生地(也就是家鄉)的生物, 不管任何類群都可以, 並請提供該生物分布於該地區的證據 (有攝影需求者老師可簡單教導單眼數位相機與顯微鏡攝影的操作)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2009-09-23課程提要

Mechanisms of Evolution 這個部份包含如下四個主要的chapters
  • 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 A Darwinian view of life
  • The evolution of populations
  • The origin of species
  • The history of life on earth
我們在9/23將針對Darwinism, 達爾文的旅程, 演化的證據提出討論. 老師會在08:30am起播放一部影片, 然後在此預告上課時會抽問同學的幾個需要思考與找資料的問題:
  • 新拉馬克學說(Neo-Lamarckism)與拉馬克學說(Lamarckism)有何差異?
  • 如何驗證生物器官或結構形態的同源性(homology)?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第一堂上課請勿遲到

教室在原訂的理0011, 人數目前有67人, 座位已經排好67個, 有人沒到就是沒到囉, 凡遲到者(以教室鐘為準), 扣總成績5分, 不能求情, 請大一與重修生皮繃緊一點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請訂閱網誌以免錯過課程公告

首先, 請最好申請一個gmail, 然後請記得訂閱網誌或經常看生科系02級的bbs版面, 以免錯過課程公告事項.

本學期普通生物學(一)的上課方式(Part III)

本學期的上課時程暫定如下:

第01週 09/16: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s & design of the syllabus
第02週 09/23: The origin of life & evolutionary sciences: Hypotheses & observations
第03週 09/30:
The origin of life & evolutionary sciences: Darwinism
第04週 10/07: The origin of life & evolutionary sciences: Population genetics
第05週 10/14: The tree of life & phylogeny of living organisms: theory & methodology
第06週 10/21: Diversity of life
第07週 10/28: Diversity of life
第08週 11/04: Diversity of life
第09週 11/11: Diversity of life
第10週 11/18: 期中考 (停課)
第11週 11/25: Ecology - Behavioural ecology
第12週 12/02: Ecology - Population ecology
第13週 12/09: Ecology - Community ecology
第14週 12/16: Ecology - Ecosystems
第15週 12/23: Ecology - Conservation
第16週 12/30: Ecology - Restoration biology &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第17週 01/06: Summary
第18週 01/13: 期末考 (停課)

本學期普通生物學(一)的上課方式(Part II)

有鑑於本學期修課人數超多(生科系大一新生, 不分系新生, 與重修生), 因此本學期的大多數作業與評量皆採分組與輪值制度. 再次重申, 第一次上課就是8:30am開始, 目的是讓各位可以早點吃飯, 也有時間利用時間宣布全班注意的事項. 本學期上課保證有令你/妳不寒而慄的溫馨.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本學期普通生物學(一)的上課方式(Part I)

本學期的上課方式草案如下:
  1. 不使用課本, 不強制每一位同學買課本, 想買的就買, 不想買的無所謂. 若有興趣買課本, 請使用Campbell Biology 8th edition. 代理商是偉明圖書 (02-2363-8586, 2363-6567)
  2. 首次上課時間為早上8:30 am, 請班代把黑板擦乾淨, 粉筆排好, 螢幕拉下來, 電腦與投影機開好, 遲到者總成績扣5分. 不能求情, 沒有理由. 若班代與副班代遲到則扣總成績10分.
  3. 第一次上課會讓同學做一個測驗, 這個測驗的目的在於鑑定同學是否罹患某些疾病(如公主病, 以台北看天下病, 考進中山等於落榜病, 我會這樣都是別人的錯病 ...), 過去的學習習慣是否可能會在大學適應不良, 以及家庭/家族的壓力, 掌控與教育方式是否影響病情. 測驗結果不會公布, 僅供老師在教學輔導方面參考.
  4. 本學期的成績配分比例仍然由同學自行決定, 原則上有隨堂測驗, 作業, 師生互動三大部份.
  5. 本學期的課程的上課目標與重點在於改變同學的學習習慣, 重新認識自己的人格特質, 並思考自己的興趣, 專業發展與專長.
  6. 老師不接受任何求情與關說, 就算是家長, 民代, 校方來說也沒有用, 請各位把自己當成成年人, 努力學習, 也學習為自己負責.
  7. 重修生是否遵照本學期的任何安排請自行決定, 是否來上課老師也不會過問, 只要在學期末說得出理由為什麼老師要讓你/妳過就好.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有關重修生的修課方案

極重要

由於從下學年起, 普生一與普生二的上課內容將進行調整. 過去上學期講的是細胞, 遺傳, 分生, 生化, 生理的部份, 而下學期是演化, 族群遺傳, 生態, 環境與生物多樣性. 然而, 我們發現這樣的上課順序與實驗課是無法配合的, 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在高中時幾乎沒有接觸過什麼個體生物, 因此我們決定把上下學期的課對調, 這也就是說, 普生(一)變成演化-環境部份, 普生(二)變成細胞生理遺傳生化部份. 但是這樣對於重修的同學來說會產生一個問題, 本來是上學期被當的同學, 若再修普生一, 就會上到一樣的內容, 而下學期被當的同學, 若再修普生二, 也會上到一樣的內容, 可是同學的成績單上又一定要出現普生一與普生二都過的結果才能畢業啊. 因此普生老師們討論後有兩個方案:
  1. 將錯就錯, 普生一沒過的人, 就再修一次普生一, 就算內容是一樣的: 這個方案的好處是行政流程簡單, 同樣的課修兩次就算了, 反正成績單上有就好. 但壞處是會有一部份的普生沒修到, 而且再修一次還不保證就會過(因為普生二老師已經換囉)
  2. 從下學期開始, "原普生一"沒過的人, 必須在上學期選普生一, 然後下學期要上課(但成績要在上學期就給?); "原普生二"沒過的人, 必須在上學期上課, 然後成績到下學期才給: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 課都會上到, 但問題是, 行程流程複雜, 而且無論是那一個學期, 選擇這樣重修的方式都會導致那三堂不可以排其它課.
由於所有的普生授課老師不知道倒底還有多少同學需要重修普生, 因此我們需要事前徵詢所有需重修同學(包含將復學且普生被當同學)的意見, 以免屆時因處理方式不同衍生不公平的問題. 請獲知此訊息的同學轉告普生需重修同學, 於7/31日前聯絡顏老師提供您的意見與選擇我們必須在8月的系務會議中討論以免造成下學期以後選課的困擾. 若重修普生同學未在此期限前提供您的意見, 那麼我們就視同您同意老師們最後的決定, 並請遵守老師的決定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98年度第一學期普生打算怎麼上?

經過上兩個學期的經驗, 我想普生的上課與評量方式還需要有所改變:
  1. 所有的章節既然根本不可能上完, 就乾脆不需要上完
  2. 普生只是帶領同學認識生物科學的輪廓與激發同學的好奇與興趣, 而不期待可以教導知識
  3. 同學可以自選對自己最有利的評量與上課方式. 若不想上課, 就不要上, 可以只考試就好, 回到國高中生活. 每週都發一個測驗卷, 考個10-15次, 就可以省卻寫報告的麻煩, 而且也不會一天到晚在blog上怪東怪西覺得普生的報告很煩. 若不想考試也可以, 就寫報告, 什麼都不想做也沒關係, 請儘量轉系或轉學.
  4. 重修生要不要來上課, 要不要考試, 要不要寫作業, 要不要交報告, 都無所謂, 點名也不會點到他們. 我只需要重修生到近學期末, 也就是約12月底, 用任何方式說服我, 我為什麼要讓他過?
  5. 不再使用課本, 也不強制同學買普生課本, 愛買不買隨便. 需要知識的人自然會買, 不需要的人叫他買課本就是在造成他的困擾.
  6. 上課用的簡報檔只傳給寫信來索取的同學, 不再直接copy給同學, 這樣感覺會非常廉價.
  7. 不再以加分鼓勵問問題, 這樣感覺很像在訓練海狗轉圈
  8. 我的目的是讓同學自取所需, 決定自己要的人生, 而不要怪別人給了你之後還覺得別人很煩.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有關普生的總成績

至此參考

首先要說的是, 這學期的成績比例由同學自選, 而且還讓各位有一次反悔的機會, 這樣的評分方式我想在台灣大概是第一次, 不過多數的同學顯然沒有把握這樣的機會, 打混的情況非常踴躍而且非常散漫. 如果依照去年要求大二的標準, 貴班本來有25人, 會被當而且超過10人的平均會在40分以下. 我稍微說明一下評分的標準, 而各位一定要知道你們的分項分數其實都遠超過你們應得的.
  1. 報告: 報告的評分以寫作技巧, 對資訊的掌握, 邏輯架構, 對議題思考深入的程度為重點. 90%的報告其實都是抄的, 但是我並沒有痛下殺手, 主要是因為全班大多數的人都如此, 如果當掉那麼多, 下學期的教室根本就坐不下
  2. 作業: 都已經請各位回去查資料整理一些文字交過來了, 還有人就直接把網頁貼上, 有沒有這麼懶啊? 感覺一整個糟糕, 如果這麼不想用腦, 那還要腦做什麼呢?
  3. 考試: 多數考試其實都已經全班加分了, 有些是高中基礎概念但連半個字都寫不出來尤其是Gram+, Gram-的莢膜構造都只畫了兩片吐司中間包果醬, 這樣還給3分5分, 我覺得我深深對不起台灣的高等教育
  4. 師生互動部份: 有那麼多的同學連半個問題都沒問, 然後成績算出來才說想要補問這樣的態度簡直就是零分且破表. 只問一個問題就有60分耶, 這麼爽的事情以前的學長姐都沒有過, 然而大一是完全不珍惜.
  5. 所有成績都已經過四捨五入
  6. 越是接近及格邊緣的同學的報告成績越是寬鬆 (但很多同學就算給100分一樣不及格)
少數同學很認真, 表現很傑出, 也請不要以為普生就真的"通了". 超過60分只是一種評量的結果, 並不代表你真的獲得了知識, 但至少你快要接近獲得生物科學知識的那把key, 這次最後只當了3個人. 其實這不表示標準降低了, 而是對學生的失望. 本來約有25個人會被當, 後來是怎麼喬的呢? 師生互動部份的分數把那些0分的都加了30分. 然後如果報告可以多給個5分加到60, 那麼也就加了. 我相信這樣是害學生的. 讓學生覺得, 不努力沒關係, 反正可以搭著一些重修好幾次的學長姐的順風車加分, 不努力沒關係, 反正跟老師求情老師就會心軟, 不努力沒關係, 反正在台灣這個地方, 什麼事不是用喬的用拜託的用撒嬌的就擺平了呢? 坦白說, 如果學生用跳樓或燒碳來威脅我改分數, 我一定會改, 因為我惹不起各位的家長. 所以如果各位認為你們的普通生物學真的達到60分的標準, 那麼就繼續沾沾自喜吧, 繼續不在乎吧. 希望不喜歡修我課的人未來不要再修我的選修課, 這樣真的很浪費大家的生命.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有關師生互動部份的成績

經過統計之後所有同學中最高的發問次數為19次, 最少為0次. 各發問次數與人數(括號內)的分布如下. 那麼如何反應在分數上呢? 完全沒有發問過的同學一律為零分(問作業何時交或是問倒底要不要上課之類的都不算是問題). 只發問過一次的同學給基本分數60分. 然後每增一次多3分 (很好賺吧), 超過100分就讓它超過. 至於完全沒有發問過的同學此項是0分.
1 (7) 60
2 (6) 63
3 (5) 66
4 (4) 69
5 (4) 72
6 (1) 75
7 (1) 78
9 (1) 84
12 (1) 93
14 (1) 99
15 (1) 102
17 (1) 108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有關"Honest Signalling"

可參考中研院史語所王道環博士所撰寫的文章 - 飛躍的羚羊, 與Wikipedia對Signalling Theory的解說.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生物多樣性對於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

建議閱讀由廖啟政老師與周昌弘院士所撰寫的文章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有關鳥類演化起源的疑問

Q: 老師, 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應該在考試前就該問了....)。關於鳥類起源的...我在維基百科看到始祖鳥資料,他被分在鳥綱中的始祖鳥目始祖鳥科始祖鳥屬(Archaeopteryx),可是始祖鳥不是還保有多種爬蟲類特徵,和少數的鳥類特徵,且解剖學上他也較接近爬蟲類,為何他被歸類為鳥綱?明明他還缺少很多的鳥類特徵...我對他的分類抱持懷疑的態度.

A: 這個疑問經常被提出來, 在我完整回答這個疑問之前, 我要同學先思考一下幾個議題:
  • 所謂的爬蟲類(reptilia)是一個單系群嗎? [同學答]不是。單系群為一共祖與其所有後代。現今所認為的爬蟲綱不包括哺乳綱與鳥綱,故視為並系群(併入鳥類則為單系群)[老師補充]其實Reptilia一詞在過去的確僅包含鱷, 龜鱉, 有鱗類, 鱷蜥(喙頭類)與廣義的恐龍, 而因為更多的證據被發現並使用現代方法檢驗後發現Reptilia並不是一個單系群, 但若把鳥類包含進來的話, 那麼Reptilia仍然可被視為一個單系群.
  • 如果爬蟲類其實並非單系群, 而鳥類如果被認為是演化自爬行類動物(廣義的恐龍), 那麼與鳥類最近的爬行類動物是什麼? [同學答]恐龍主要分為兩種,蜥臀目和鳥臀目。鳥類遠祖:蜥臀目(Saurischia)-獸腳亞目(Theropoda)-手盜龍類(Maniraptora)-近鳥類(Paraves)[包括鳥綱(Aves)與恐爪龍下目(Deinonychosauria)],其中恐爪龍下目有馳龍科(Dromaeosauridae)與傷齒龍科(Troodontidae)。依據這樣的關係來看,最接近鳥類的爬蟲類應該就是馳龍科(恐爪龍、迅猛龍、猶他盜龍)與傷齒龍科(傷齒龍、蜥鳥龍)的生物了。[老師補充]所謂的恐龍其實不只有蜥臀類與鳥臀類(現在應該要提升為"綱")兩類, 還有蛇頸龍, 魚龍與翼龍, 這也就是說傳統定義的恐龍也不是單系群, 只是一群已絕滅的爬蟲類的總稱. Wikipedia上有很多資訊其實有一些互斥. 例如Wikipedia(英文版)上的Dinosaur被當成一個單系群, 但是另外的詞條說明所謂的恐龍的親緣關係研究已經證實其並非單系群了.
  • 所謂的"鳥"(Aves)的定義是否會因為新化石的發現而有所調整? 也就是說因為新化石的發現使得過去認為只有今鳥或(今鳥+始祖鳥)所共有的衍徵被新化石生物所分享? [同學答]沒有找到直接的資料。但我覺得,羽毛可能就是被分享的共衍徵之一。有羽毛恐龍的化石出土後,羽毛就不再只專為鳥類所有。[老師補充]這邊要回到一個問題, 什麼是鳥類? 我們在談的鳥是指初鳥(Avialae)(含始祖鳥至今鳥的類群)? 近鳥(Paraves)(含恐爪龍+初鳥的類群)? 或只是今鳥? 鳥類的synapomorphy是什麼? 有羽的"獸腳類恐龍"(Therapoda)可不可以被包含在初鳥類(Avialae)中? 如果我們談的"鳥"是指始祖鳥+鳥, 那麼羽毛便不是這個類群的synapomorphy, 因為其它更早出現的獸腳類已經具備羽毛了. 雖然新的帶羽恐龍化石一直被發現, 但是演化學者僅創造出初鳥或近鳥這些名詞, 但並沒有直接把"鳥"的定義延伸去包含那些帶羽恐龍.
  • 羽毛在爬行類--鳥類的演化路程中是否只出現過一次? 羽毛的定義是什麼? [同學答]獸腳亞目中的許多後代都有各自衍生出羽毛的構造,所以羽毛並非單一起源。羽毛同源於爬蟲類的鱗片,為鳥類特有的構造(因為這點使部分學者認為有羽毛恐龍應歸類為鳥綱),是表皮的角質化衍生物。有學者提出了羽毛形成的步驟:1. 表皮形成中空突起。2. 形成鬆散的羽小支但不帶鈎。3. 羽毛成為平整的芭蕉扇狀,羽小枝間帶小鉤,但羽小枝仍未相編織。有兩種可能的方向。第一可能是,從第二階段發展出芭蕉扇狀羽毛,但羽小枝之間不帶小鉤,羽小枝在中央形成一羽干。第二種可能則是,羽毛仍呈鬆散羽小枝狀,但羽小枝間已出現小鉤。4. 羽小枝互相編織。內外羽片大小相當。5. 羽毛呈不對稱狀,外羽片小,內羽片大。[老師補充]其實到目前為止羽毛的出現算是只出現一次, 出現於近鳥+恐爪龍的共同祖先.
  • 飛行在爬行類至鳥類的演化歷程中是否也只出現過一次呢? 是否具有羽毛與是否具備滑翔(gliding)或飛行(flying)能力是否具有必然的關聯? [同學答]一些恐龍如小盜龍、始祖鳥等的"羽毛恐龍",前後肢皆具有飛羽,引發了鳥類是否經過四翼飛行階段的討論。Chatterjee和Templin兩位宣稱從形態學和種系發生學上來看身體構造, 不同的有羽毛恐龍、始祖鳥、某些現代鳥類(如猛禽)、足羽龍等,都擁有獨特的長足部羽毛,這顯示鳥類的飛行是在某個點從四翼模式轉移到前翼模式,所有現代鳥類可能是從四翼飛行的祖先演化而來,或從有獨特長足部羽毛的祖先演化而來。另外,最初羽毛的出現並非是為了飛行,而是具有保溫、體溫調節的功能。[老師補充]飛上天空的確可能有很多的演進歷程, 不過如果我們認為所謂的鳥是始祖鳥+今鳥, 那麼"飛行"(而非滑行)的確只演化一次, 而且是一個關鍵的演化形質(key innovation).
  • 許多教科書上所說的所有被拿來定義"鳥"的特徵(也就是所謂的鳥的共有衍徵), 如羽毛, 無膀胱, 尾綜骨退化, 口內無角質齒等等, 倒底是指"今鳥"還是(今鳥+始祖鳥)或其它"帶羽恐龍"? [同學答]這些為僅為今鳥亞綱的共衍徵。而在鳥綱下三個亞綱中的另外兩個:蜥鳥亞綱[始祖鳥目、孔子鳥目]與反鳥亞綱[始反鳥目、華夏鳥目、長翼鳥目],都還保存著某些的爬蟲類特徵。[老師補充]這個回答有一點點邏輯問題. 這些特徵的確只是今鳥的特徵, 而不是所有鳥類的共同衍徵, 而羽毛更只是一個共同祖徵. 但是所謂"保存著某些爬蟲類特徵"這句話有邏輯語病. 鳥類既然已經是Reptilia的成員了, 當然就應該有Reptilia的特徵啊? 應該說的是, 反鳥(Enantiornithes)等相對於今鳥較早分化出來的鳥綱成員仍舊具有Reptilia的共有祖徵, 而喙內無齒這類的特徵則是今鳥的共同衍徵.
附上一個影片提供各位參考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最後一次測驗答題的問題

剛剛把所有的考卷看過一次, 感覺有一點小失望捏, 為什麼呢?
  1. 第一題請各位比較棘皮動物各主要類群的運動, 攝食與消化系統: 這一題多數同學都只是把找到的資料一條一條寫(抄)上去, 只有少數兩三位同學試著以表格的方式來表達各項特質的"比較"結果;
  2. 有關有頷類下顎的演化起源假說與支持這個假說的證據: 有不少同學只寫一句"有演化上的證據支持", 表示在找資料方面實在是太不用功了. 感覺上就是把幾個中文字打進去, 看看google或yahoo的搜尋結果什麼在最上面就抄什麼. 只有一兩位同學提到比較形態學還有演化發生學上的證據;
  3. 有關四足類四肢骨骼的演化與差異: 居然只有一位同學畫了簡圖(但沒有標示主要的骨骼位置與名稱), 另外有三位同學畫了非常卡通的圖, 也就是"手"一開始就長好了, 然後"漸漸變大". 感覺上就是找到資料以後沒看懂, 似懂非懂地把東西抄上去就罷了. 而且完全沒有同學提到肱骨, 腕骨, 掌骨, 趾骨等骨骼在演化上漸漸出現的故事. 也就是說普生實驗的青蛙骨骼作業並沒有成為各位同學的生物學基本知識, 只是一個很難搞的蛙骨拼圖遊戲. 此外所有的同學中只有一位提到四足類演化起源中幾個重要的化石物種並註明其學名;
  4. 在中華龍鳥等"帶羽恐龍"與"原始鳥類"的演化意義方面: 只有一位同學嘗試畫出這些物種之間的演化關係並比較演化時序上的先後與重要特徵的起源, 其它同學只有簡單地兩句帶過;
  5. 哺乳類大型化的時代大多數的人都答對了, 但是卻又從網路上抄來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例如"地形廣闊生物體型會變大". 這表示各位在尋找資料的時候很少懷疑資料的正確性, 幾乎不進行交叉查尋, 也不追根究柢, 看到什麼抄什麼.

《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

好物啊, 請各位溫習一下吧!

Wolfram Alpha正式上線

一個新式的搜尋引擎, 各位可以比較一下其與google在搜尋結果的呈現上有何不同. 尤其可以試試生物專有名詞的搜尋. 相關的評論與介紹可見此.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為了挽救各位的成績下猛藥

最後一次測驗成績前3名者可獲贈最新一集Harry Potter電影票一張並可攜伴一位 (也就是說會送6張票的意思)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Homer Evolution: 從單細胞到人類的演化

這個多看幾次就記起來了

什麼叫作"問問題"?

許多同學都會寫信問老師問題, 但是從學期開始到現在我對於同學所問的問題"最大的疑問"就是, 各位問問題是否只是為了要"加分"?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各位常常丟一堆的問題過來, 然後老師思考回應的方式與找答案的方向之後, 各位通常就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第一是連個"謝"字也沒有, 讓我覺得非常沒有禮貌. 難道各位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這樣嗎? 第二是找了資料給各位之後, 各位就再也沒有後續的回應與討論, 這讓我覺得"石沉大海", 也覺得各位問問題真的只是想要加分罷了, 其實並不想繼續探索那個問題.

所以, 各位真的知道什麼叫"發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