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版怎麼用? 有同學反應那個psd檔的template太複雜, 因此有同學自告奮勇做了一個單一圖層的template (jpg檔), 因此各位只要把文字(注意字體大小行距)用你所會使用的繪圖軟體(或powerpoint)貼上即可
- 保育地位: 該動物是否為保育物種(若為台灣產的物種), 請查詢農委會的自然保育網確認其保育地位, 若是台灣沒有的物種, 請查CITES (華盛頓公約附錄I, II, III)與紅皮書(Red book)以確認其國際上的保育地位. 若無就不需要說明.
- "來源"指的是您所提供的文字資料的來源, 而"其它網站資源"指的是文字中未引用, 但也推薦參考的相關網頁
- 圖中的紅框是指"在本報告中可以完全忽略不做的部份", 藍框的部份是指"不需要更動, 每一個報告都使用一樣模板的不份", 未框起來的部份則是報告需要的內容
- 每一個資料目錄"分項資料"就是一頁的作業 (版面文字差異請比較所附兩個樣張的差異),另請參見英文EOL網頁對照那些細項應填寫什麼內容. 若是sequence data, 那麼就應該查詢GenBank中是否有該物種的遺傳資訊.
- 在此規定中文版的目錄只要以下的資訊即可: 簡介(Overview), 命名史(Catalogue of Life Synonyms), 實體描述(Descri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生態(Ecology), 對人類之經濟相關性(Economics), 也就是說一個物種同學只要交6頁的資料給老師就好.
- "命名史"指的是該生物的各種學名組合與同物異名列表 (參見澳洲肺魚的例子)
- "生態"包含中文版所稱之棲地至生態系角色所綜合之資訊
- "對人類之經濟相關性"依物種而定, 若該物種既非食物也非寵物, 那麼可寫"目前尚無經濟性利用"
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公告]有關第二次報告的釋疑
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公告]有關普生正課與實習的落差
[尷尬]學習成效不佳學生名單
一、空白表單如附件,各課程請分別填寫,並請於4月25日以前擲交本處註冊組或e-mail:huangmc@mail.nsysu.edu.tw。
二、本處彙整各任課教師提報期中成績不佳學科達二科(含)以上之學生,將由教務處通知學生及其家長,並轉請學系及導師加強輔導。
三、必修課程每門若有5人(含)以上成績不佳需進行課業輔導者,可經由學系向本處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申請補助經費開授補救教學課程。
所以老師應該提報普生有危險的人嗎?? (認為自己有危險的人麻煩在週日晚間12:00前自己mail給老師)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公告]4/30報告組別注意事項
- 請在4/28晚間7點起進行預講(老師當天在台北所以請先電3612看看老師回實驗室沒), 投影片與單字表可事前寄給老師或當場再播放亦可
- 若4/28預講不合格的組別應於4/29再次根據修飾後的內容進行第二次預講
- 此次的份量較植物部份較多一些, 請各組務必對所負責的內容進行完整的翻譯, 理解與輔助資料的搜尋(包含平面網路資訊, 品質較好的圖片, youtube短片等)
- 有問題請隨時提出
- 上台唸投影片唸得自己不知道在唸什麼的絕對有被當危險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公告]單字表的製作
並請同學改採用excel表格製作單字表以方便順序的排列, 格式請由此下載 (中文字為新細明體12級字, 英數為Times New Roman的12級字)
已經報告過的所有組別請將已整理之生字表依此格式修訂再寄給老師 (期限為4/29晚間12:00前)
[公告]EOL中文版另一參考範本與psd檔
附上中文版EOL另一範本(jpg圖檔), 以及可編輯的psd檔 (請以photoshop編輯), 若無法製作html檔格式的作業, 也可以此psd檔置換必要之圖片與文字, 並存成jpg格式繳交. 請由此下載 (只有七天的下載時限)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公告]有關4/23的口頭報告
[炸彈]普生第二次報告來了
- 老師人真好: 各位小朋友, 顧慮到期中考前中後大家很可能依然呈現腦死與目盲狀態, 因此第二次繳交時間由原訂的4/30改為5/6日(週二)晚間12:00前. 相信大家都會相當開心.
- 老師想做啥: 由於4/23-5/28之間的課程以介紹各分類群(taxon)的多樣性, 系統分類, 基礎生物學, 生理機制與對人類與環境的重要性為主, 因此第二次的作業將請各位至高雄地區的動物園, 寵物店, 水族館找一種生物(分類群不拘), 自行拍攝照片 (不需要買回來養, 除非有必要或自己有能力養且有耐性與興趣), 依據生命科學大百科 (EOL: Encyclopedia of Life)的單一物種介紹格式(例如: 美洲埋葬蟲, 或中國管口魚), 模擬製作該生物中文版的EOL.
- 內容: 請選擇英文版EOL中尚未具完整資訊的物種, 參考英文線上版本的內容需求, 對該種生物的所有資訊進行資料收集, 並對所有搜尋到的資料加入文獻引用來源.
- 格式: 所有文字內容需譯為中文, 格式請以繪圖軟體(可下載photoshop的trail version)或網頁製作軟體(如page maker)模擬blog所貼上來的中文版本版型(此版型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賴昆祺先生為發展台灣生命大百科製作). 由於一個物種的data相當多, 依據英文版的呈現方式, 一個物種的資訊由Introduction到Common names等11-12個頁面所組成, 這也就是說各位同學交來的作業應該要有11-12頁.
- 製作細節: 除了內容的蒐尋與翻譯外, 請注意其它欄位資料所需要的變動 (如右上角的分類階層), 只有整個頁面的banner與固定文字不需變動.
- 繳交形式: 請以html繳交 (每一頁面為一檔案), 請以所附上中文版型之尺吋為標準 (由此下載只有七天) (若以圖檔來看, 寬984 pixel, 長度根據內容而定, 但不會短於1359 pixel). 若有同學非常熱血要幫全班同學製作html版型讓大家把文字和圖片貼進去就好, 老師可加學期總成績5分.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參考]有關族群遺傳部份的參考資料
老師挑選了一些國內外各大學, 可公開獲得之族群遺傳課程教學資料, 請各位同學於上課前稍微看一下以增進基礎概念, 請於以下暫時性連結下載, 並請注意圖文之使用基本規範 (限定於個人學習使用). 檔案為Zip檔, 共有22.44MB.
Link: http://download.yousendit.com/BFBD2E5665C1E03B
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哎呀]5/31要生物科學競試
這是中山大學與成功大學每年都舉辦的競賽, 據說有修普生的大一同學都要參加, 感覺很賽的感覺, 可是有得獎又很讚的樣子 (好像可以怎樣又怎樣, 詳情問系辦), 看樣子大家要用功了, 我們要開始補習普生了嗎?
以下是95學年度的公告, 大家參考參考:
九十五學年度中山-成大校際基礎學科生物科競試
一、考試時間:九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星期六)上午9:00~11:00
二、考試地點: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理0009教室)
三、考試範圍:
1.細胞
2.遺傳
3.演化機制
4.植物的形態與功能
5.動物的形態與功能
參考書:Campbell, N.A. et al., 2005. Biology., 7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Menlo Park. chapter 6-25 35-49)
四、命題方式(選擇題100題,英文命題) ※請自行準備2B鉛筆
五、獎勵
1.傑出獎:成績在前百分之一者,頒給中英文獎狀一紙獎金新台幣參仟元。
2.特優獎:成績在前百分之三者,頒給中英文獎狀一紙獎金新台幣貳仟元。
3.優等獎:成績在前百分之五者,頒給中英文獎狀一紙獎金新台幣壹仟元。
4.甲等獎:成績在前百分之十者,頒給中英文獎狀一紙獎金新台幣伍佰元。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公告]普生第二次小考結果與評論
選考第一題的同學有17位, 選考第二題同學有33位
原來的試題以及解說如下:
(1) Peter and Rosemary Grant於加拉巴哥群島觀測達爾文雀嘴喙表型變化的研究歷程: 請完整說明這個研究課題的起因, 假說, 研究方法, 初步的研究結果, 後續的修正, 以及其它科學家對這個研究的觀點或評價
許多同學直接把網頁和所找到的資料(如普生課本, 或Carl Zimmer所著中文版的Evolution - the triumph of an idea)直接照抄, 連人稱"我"和口氣都一模一樣, 多數同學只描述了Grants對這個問題興趣的起因以及他們所觀察到的現象, 然而對於Grants所發表的論文出處以及其它科學家的評論, 如www.pbs.org所提供的data, 則完全不提. 有些同學寫到"其它科學家的評論"只說"其它科學家表達極大的贊賞", 這聽起來有說和沒說是一樣的, 若同學真的稍微讀過Grants發表的論文, 那麼在大多數的電子期刊網頁上應該都可以見到他們的文章被後續什麼樣的研究所引述, 而那些文章裏頭就會藏著"其它科學家的看法". 此外同學在尋找資料的時候似乎都未對網路資訊之間不一致甚至衝突的情況進行印證, 達爾文雀的喙倒底和什麼植物的種子有關? 有些同學說是仙人掌? 有些同學說是蒺藜? 倒底是什麼呢? 根據原始論文, 與受測達爾文雀相關的植物是大花蒺藜 (Tribulus cistoides) (東沙與南沙群島也有), 但只有非常少數幾位同學"抄"對, 顯然多數同學只是不明究理地在網路上找一篇短文然後帶到教室照抄而已.
(2) 請比較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 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 evolutionary species concept, ecological species concept四個物種觀, 請說明四者的原始出處, 作者, 主要主張, 實用性與缺陷
選擇這個問題回答的同學, 通常只分別說明四個species concept的主旨, 但似乎缺乏比較, 尤其是對這四個物種觀的原始出處的網路資訊的印證還有待加強.
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的出處為Ernst Mayr於1942年所著Systematics and Origin of Species (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PNAS對此書之導讀). 而Mayr在1996年以及2000年(於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前系主任Quentin Wheeler與目前任職新加坡大學的Rudolf Meier所著Species Concepts and Phylogenetic Theory - A debate一書之章節)分別撰文澄清與防禦他的觀點. 有關Ernst Mayr的貢獻與生平可見科景, Science, 以及哈佛大學Ernst Mayr Library的介紹.
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有幾個不同的版本, 但原始出處事實上是Mishler, B. D. 1985.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al and phylogenetic basis of species concepts in the bryophytes. Bryologist. 88:207-214. 之後Mishler與Theriot又於2000年發表此文重述他們的觀點(Mishler, B D., and E. C. Theriot. 2000. A critique from the Mishler and Theriot 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 Monophyly, Apomorphy, and 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s. In: Species Concepts and Phylogenetic Theory (Ed. Q. D. Wheeler and R. Meier), pp. 119-132,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 有些同學提到Quentin Wheeler與Rudolf Meier的主張, 但事實上他們的主張是對Mishler & Theriot觀點的改進, 且發表於以下兩篇文章中
Nixon, K. C., and Q. D. Wheeler. 1990. An amplification of the 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 Cladistics 6:211-223.
Wheeler, Q. D., and N. I. Platnick. 2000. A critique from the Wheeler and Platnick 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 Perspective: Problems with Alternative Concepts of Species. In: Species Concepts and Phylogenetic Theory (Ed. Q. D. Wheeler and R. Meier), pp. 133-145,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一般教科書上所陳述的觀點是兩者的綜合, 然而一般教科書的觀點甚少指出兩派理論的差異.
Evolutionary Species Concept的首位倡議者為古哺乳動物學者George Simpson於1961年在其著作Principles of Animal Taxonom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所提出, Edward O. Wiley於1978年發表The evolutionary species concept reconsidered (Systematic Zoology 27: 17-26)一文聲援這個學說.
Ecological Species Concept為美籍演化生物學者Leigh Van Valen於1976年提出(Ecological species, multispecies, and oaks. Taxon 25:233-239). Verne Grant, Brigitta Bremer及Ove Eriksoon於1992年於同一期刊分別為文辨證此學說的應用性與優缺點.
在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這個期刊上經常有species concept方面的討論, 有興趣的同學可自行前往下載閱讀. 此外美國印第安納州Evansville大學線上教材中對這些物種觀有清晰的解釋與比較.
各位的成績與評論與進(退)步情況如下
學號 | 1 | 2 | 2-1 | 評語 |
B962010003 | 0 | 40 | +40 | 對各學說之敘述幾乎完全錯誤, 引用來源皆未指明清楚 |
B962010002 | 80 | 70 | -10 | 答題結構不錯, 但所有學說的原始資料來源未指出 |
B962010001 | 60 | 70 | 10 | 只描述了現象與研究歷程, 但缺乏論文出處的引述以及其它科學家的評論 |
B962010004 | 70 | 80 | +10 | 對各學說的主張與優缺點陳述清楚, 但PSC與Ecological SC的出處引用有誤 |
B962010005 | 50 | 0 | -50 | 未作答 |
B962010006 | 30 | 80 | 50 | 只描述了現象與研究歷程, 但缺乏對其它科學家的評論的陳述 |
B962010007 | 70 | 70 | 0 | 雖對抄來的網路資訊做了分類, 但未對來源進行考證與引用 |
B962010010 | 90 | 60 | -30 | 抄錯太多不正確的網路資訊, Ecological SC引用來源錯誤, 文獻皆無明確引用, Phylogenetic SC的主張陳述不精確 |
B962010008 | 70 | 80 | +10 | 論述清楚, 但對於原始文獻的來源引用皆未指明 (與13號同學寫得幾乎一樣) |
B962010012 | 60 | 50 | -10 | 論文來源引述並非原始論文, 對於其它的科學家的評述空泛(…有著相當高的評價…), 且未陳述假說 |
B962010011 | 80 | 65 | -15 | 段落陳述有結構, 但完全缺乏原始論文的引用與對其它科學家評論有意義的引述, 多半都是照抄唐嘉慧的譯文 |
B942010003 | 0 | 50 | +50 | 缺乏文獻引證, 對各學說的主張與優缺點說明草率(例如直接指摘該學說籠統, 不可靠, 最普遍) |
B962010044 | 75 | 65 | -10 | BSC作者引述錯誤, 原始出處缺乏嚴謹引用, PSC主要主張寫得太簡要 |
B962010043 | 60 | 70 | 10 | 只描述了現象與研究歷程, 但缺乏論文出處的引述以及其它科學家的評論(只寫”引起廣大的迴響” |
B962010042 | 75 | 80 | +5 | 答題結構完整, 但對PSC與Evolutionary SC的引述有誤 |
B962010041 | 85 | 90 | 5 | 論述完整, 但有關其它科學家觀點的實際引述可再加強 |
B962010039 | 50 | 75 | 25 | 只描述了現象與研究歷程, 但缺乏論文出處的引述以及其它科學家的評論 |
B962010038 | 60 | 50 | -10 | 只抄了網路上的文章, 但誤解了整個研究的意義, 並缺乏正確的引述與觀點分析 |
B962010037 | 70 | 80 | +10 | PSC的引述來源以及BSC的出處年代錯誤(1999年是再版的版本), 論述分類清楚 |
B962010035 | 70 | 70 | 0 | 只描述了現象與研究歷程, 但缺乏論文出處的引述以及其它科學家的評論 |
B962010034 | 70 | 70 | 0 | 對學說的引用來源尚屬正確, 但出處未交待, 對各學說的缺陷說明比主張還要多 |
B962010033 | 5 | 50 | +45 | 對各學說的引述與說明含糊且用詞不明確, 對其缺陷的說法不確實, 論文引用來源未明確指出 |
B962010032 | 0 | 50 | 50 | 極簡單地抄寫了現象與研究歷程, 但缺乏論文出處的引述以及其它科學家的評論 |
B962010031 | 60 | 50 | 0 | PSC與ESC引用錯誤, 而且對各Species concept的比較不實際 (僅直接指摘該學說不客觀, 但未提出明確說法) |
B962010029 | 50 | 50 | 0 | 答題草率, 缺乏結構與觀點的清楚陳述 |
B962010028 | 70 | 50 | -20 | 對各學說之解釋草率, 文獻出處引述錯誤, 答題結構鬆散 |
B962010026 | 40 | 50 | +10 | 文獻來源未指明, BSC, Ecological SC的陳述草率 |
B962010025 | 70 | 80 | +10 | 論述清楚, 但對於原始文獻的來源引用皆未指明 (與13號同學寫得幾乎一樣) |
B962010024 | 75 | 85 | 10 | 資料搜集完整, 段落的結構安排不錯, 但是照抄評論者的意見(連主詞”我”都不改)有點太奇怪了 |
B962010023 | 70 | 85 | +15 | 答題完整, 且對各論述之陳述正確, 但對BSC之出處引用有誤 |
B962010022 | 70 | 75 | +5 | 對各學說的引述正確, 但對於其主要主張的說明太過草率 |
B962010021 | 70 | 60 | -10 | 對Ecological SC的主張說明太薄弱, 各學說之原始文獻皆未說明, BSC的說明完全錯誤(與生殖隔離的精神完全相反) |
B962010020 | 40 | 60 | 20 | 缺乏假說以及對結果的詮釋與其它科學家評論的說明 |
B962010019 | 0 | 10 | +10 | 遲到沒寫完 |
B962010018 | 60 | 50 | -10 | 答題草率, 缺乏結構與觀點的清楚陳述 |
B962010016 | 70 | 40 | -30 | 答題草率, 看起來像是線上字典翻譯出來的東西 |
B962010015 | 70 | 85 | +15 | 答題結構完整, 但有關其它科學家對其研究之評述不應該是只用普利茲獎的comments |
B962010014 | 60 | 75 | +15 | 對各學說進行類比的答題結構相當好(但字好醜), 然對PSC的主張說明不明確, 各原始文獻也缺乏明確的引用來源說明 |
B962010045 | 70 | 65 | -5 | 對Ecological SC的說明太草率, 各學說之原始文獻引用未指明 |
B962010013 | 65 | 80 | +15 | 論述清楚, 但對於原始文獻的來源引用皆未指明 |
B962010030 | 75 | 70 | -5 | 對Phylogenetic SC的陳述不清楚, 對BSC的說明完全未提生殖隔離 |
B962010036 | 60 | 80 | +20 | 論述清楚, 但PSC, BSC與ESC之原始引用來源都不盡正確, Dobzhansky僅對生殖隔離在物種形成上的重要性提出解釋, 但他並非提出BSC的作者 |
B942010049 | 90 | 80 | -10 | 對各學說之主張說明完整, 但完全缺乏各學說主張原始文獻的引用 |
B942010001 | 65 | 90 | +25 | 對相關論文的蒐尋完整, 但PSC部份的原始文獻引述有誤 |
B942010038 | 75 | 50 | -20 | 答題太過簡要, 缺乏假說, 原始文獻引述與本題所要求的大多數資訊 |
B942010037 | 80 | 60 | -20 | 未引用原始文獻來源, 對論述間的比較不夠完整, PSC引用來源錯誤 |
B942010034 | 50 | 80 | +30 | 答題結構完整, 但其它科學家對其研究評述部份應加強 |
B942010028 | 84 | 75 | -9 | 答題完整, 但對PSC與Ecological SC的引用有誤, |
B942010023 | 50 | 80 | +30 | 有關其它科學家對Grants評論的引述不足, 整體回答結構完整 |
B945020022 | 95 | 90 | -5 | 答題結構完整, 但對PSC的引用來源錯誤(且字好醜看到快抓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