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寫報告好討厭啊(四) 你想都沒想過的語感和寫作細節

寫作真的很難,除了結構、邏輯之外,一般自認為很會寫作文的學生最在乎的可能就是「修辭。然而修辭的目的真的只是為了「字辭優美」或「文句通順」嗎?不是的。事實上每一句話、每一段話、每一個段落的組成與內容、段落之間的排列、舉例、比喻、延伸、註釋等等,都顯示你對這個議題理解的深度與廣度,對於受眾的瞭解有多麼清晰,對於一篇好文章的品管有多好。喔,當然,還有「下個好標題」也是很重要的。有多少同學從小到大自己下過一個滿意的標題,還寫出一篇滿意的文章呢?

之前有學生跟我說:
「從以前到現在從來沒有老師改過我們的文章,應該是說,我們只得到一個成績和簡單的評語,但我們根本不知道好與不好差在那裏,似乎都在揣摩老師的口味,所以最後都變得寫一些自己也看不下去的樣板文章。也從來沒有人說過那樣不好。」所以當我幫他們改文章的時候,他們總是會露出「原來我的文章問題這麼多」的表情。

以下我就先拿大一普生實驗的某組報告草稿開刀,讓大家瞭解為什麼我對報告撰寫有這麼多龜毛的要求。

這一組的報告內容是這樣的:他們從華人健康網上看到一篇有關「提早接觸花生可以降低幼兒對花生過敏症狀」的文章,然後他們就去找到刊登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原始論文。在比對過原始論文與華人健康網的文章以後,這一組下了這樣的結論:「
華人健康網的標題嫌果斷,文章內容未提及實驗設計已經行排除先天對花生過敏幼兒,因此有誤導讀者之嫌」。這一組在寫作業的過程很認真地看了原文,也寫了很多字,但是為什麼我對這個版本的初稿還不滿意?以下我一點一點改給大家看。

先看看他們的初稿是怎麼寫的:


過敏症狀是許多人多年困擾的夢靨,千奇百怪的過敏原總能造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諸多的不方便,如何降低自身的過敏症狀總是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此次,我們找得網路上的報導,針對「對花生過敏」這耐人尋味的議題,作出小組的見解。

相關報導來源自華人健康網於2015年9月4日報導的一篇文章「花生易過敏?1歲前接觸花生可擺脫」。首先,此篇報導的標題呈現給讀者的訊息是:只要讓1歲前的幼兒接觸花生,日後其將不會對花生過敏,接著在文中第一段簡述國外研究的結論,於文中第二段告訴讀者其資訊來源,並輔以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支持,指出這是一個安全且有效的做法。 為了確認其真偽,我們閱讀了此篇報導總結於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原文與免疫耐受性網絡(Immune Tolerance Network)的原文,找得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原始論文。

當我們細閱完原論文,認為華人健康網的報導標題略見果斷,因為研究結果是「降低風險」及「相對」較不會發生過敏症狀,而非幼兒在1歲前多接觸花生就一定能擺脫對花生的過敏。文中亦有提及吸菸的家庭可能使得受試者的過敏反應產生差異,所以在有吸菸環境下成長的受試者將會對花生過敏有何影響,我們無從得知。此研究的受試者在不同的控制變因下成長,意即受試者的家庭環境與生活飲食不盡相同,因此不一定能保證研究結果的正確性。若能使實驗的母數(受試者人數)增加,並測試更多不同操縱變因的實驗,做更加詳實的記錄,將使研究更為完整。

針對此研究,其實僅是對於如何避免花生過敏的一小部分,尚待更多研究確立其論點。而華人健康網的報導,卻把此研究陳述成此研究已是可信且可採用的鐵律,因此我們於下列分述此篇報導略欠周詳之處:其一,此研究於文末指出早已排除先天對花生過敏的幼兒,而新聞誇大的標題易使大眾誤以為所有幼兒都適用此研究的方法。倘若家長並無詳實閱讀通篇報導,將會造成未滿一歲、早已對花生過敏的幼兒有所危害,華人健康網將難辭其咎;其二,針對記者本身對於此報導的撰述帶有主觀意識形態,是因為報導的內容完全節錄自每日郵報的原文的一部分,致使此篇報導並無完整呈現客觀資訊,令人懷疑記者是否曾真正查明研究與報導來源真偽。

我先談「結構。各位認為這篇文章開頭第一段應該要寫什麼?有沒有缺什麼?你看完這幾段文字之後,你認為重點是「該組對華人健康網這篇文章的負評?還是說你能夠很清楚地瞭解這個議題是什麼?

事實上一篇好的評論文章在進入評論前,應該要先交待整個議題的來龍去脈與重要性,如此一來才能順利連結被評論的報導與論文,也能讓讀者清楚瞭解
「評論者在乎的事宜與準則」。所以第一段應該要談什麼?是「先談花生為何是過敏源,再談療法」?還是「先談提早接觸過敏原的療法,然後以花生為例」?其實都可以。如果把重點擺在花生,那麼請記得在接下來的論述發展上就要以花生為主軸,得把花生變成過敏原的可能因素說得詳細一些。但若把重點擺在療法,花生就會成為配角,而此類療法在其它過敏原所誘發症狀上的療效與原理就應當成為要角。然而第一段顯然沒有這些元素。

我就一句一句地找碴給大家看:

「過敏症狀是許多人多年困擾的夢靨」- 就一篇科學評論或媒體評論來說,一開始的梗很重要,但是這句話的梗鋪得有點遠,有點廣,沒有直接進入主題。就好比你想要評論石虎被路殺的議題,結果一開頭的話題不是「
石虎的生存危機,而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梗太長」。
「千奇百怪的過敏原總能造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諸多的不方便」- 這句真的很像國高中生作文中必然會出現的語句,為什麼?科學評論非常重視對「人」、「事」、「時」、「地」、「物」與「數」的精確描述。所以類似「多采多姿」、「五光十色」、「千變萬化」、「琳瑯滿目」這類不精確的形容詞便會被建議少用。更別說「千奇百怪」、「人們」與「諸多」都算不上是精確指涉。
「如何降低自身的過敏症狀總是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這一句整個怪。一般來說能夠吸引人們目光的是帶有「正面」或「負面」意向的事物?應該是正向的。負向事物只會引起「側目」。這句話的本意應該是「若有任何方法能夠降低過敏反應對於民眾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此次,我們找得網路上的報導,針對「對花生過敏」這耐人尋味的議題,作出小組的見解。」- 雖然這是一個作業,這一組這樣寫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希望以後各位同學寫評論型文章的時候,不要把讀者當成是我,而是具科普常識的大眾。此外,寫報告時的語氣也不應該像是站在老師面前拿著報告朗誦,然後在結尾時來個「謝謝老師」。

其它的段落我就不一句一句地談,我們就直接談結尾。這組同學對這篇文章的評價使用了「欠周詳」、「誇大」、「難辭其咎」、「主觀」以及「未查證」的評語。然而華人健康網這篇文章真正顯示的毛病在於「因為標題字數所限而無法完整傳達研究主旨」,以及「內文僅翻譯每日郵報,而未看過原始文獻所導致的資訊浮泛」。因此在同學的各項負評中,「欠周詳」應該是最站得住腳的,但其它的指控恐怕又有一些言過其實。「誇大」是指原始研究沒有說,但報導中過度臆測與放大。「難辭其咎」會成立的狀況是,民眾接收到過度簡化的資訊時將可能導致相當高的死亡或損害,然而這樣的指控要成立需要科學數據成為前提。而「主觀」所指的應該是這個研究所探究的議題或研究結果,仍有爭議或有多方不同解讀,華人健康網的記者若在此時執意選擇性報導,而不呈現多方觀點,才能被稱為「主觀」。也就是說,同學在指責報導品質不佳時,也應留意自身是否誤用辭彙,反落人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