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寫報告好討厭啊(七) 究竟要如何在文章內引用與羅列網路資訊?

圖片連結自Xavier Library
我希望大家轉貼一下,我真的是受不了學生不會在文中與文末引用與羅列參考資訊的樣子。每次都說「以前老師沒有教」。喔我真的希望一開始老師就要教。學著陳述一個有憑有據的觀點不是很重要嗎?為什麼每次看到國高中生或大一學生的報告,都是自顧自地寫一堆五四三,然後最後貼上網址,尤其是wikipedia那種充滿亂碼的鬼東西呢?這樣居然也能過關拿到成績喔?不會吧。


我知道很多學生根本搞不清楚狀況,所以不理解為什麼大學教授會抓狂。好吧,我上次已經說過一般文獻(書、期刊)的引用與羅列原則。但是如果是在文章中要引用網頁資訊,尤其是寫部落格文章要怎麼做呢?

喂同學,你們平常看那麼多網路文章,都沒發現別人是怎麼做的嗎?應該有基本的觀察、分析、學習模仿能力吧?怎麼會讀了一堆文章,卻對「如何引用與羅列網路資料」這麼不盡心呢?


我來舉幾個例子。以PanSci這篇「蕃茄好營養,你為什麼要討厭它?」的文章來說,作者在文中每逢引用它人觀點就必然會在恰當的文字,也就是提及觀點與文獻佐證時插入該資料來源的超連結。然後所有的引用文獻則羅列在文末。如果你的眼睛夠尖,可能會發現作者並沒有在文獻處把所有在正文中的連結都加進去。例如「反蕃茄」網站antitomato.com就不被加在文獻中。這對網路文章來說是合理的,因為這只是正文中提到這個網頁,並因為這是一篇網路文章所以可以加上連結就好,但是這個網站本身並不是文獻來源。

而文末所羅列的則是被引用且有明確作者的文獻,例如Jabr (2012)發表在Scientific American的文章就是一例。

同學有看懂嗎?就一篇網路文章來說,如果你提到一個網站,而不是一篇特定的有明確作者的文章,那麼你就只需要提到該網頁並插入連結。除非該網站有明確的作者並告知如何引用網站(例如大英自然史博物館的LepIndex資料庫上就直接告知你應該如何在文章中引用),否則這種沒有明確作者的網頁是不需要被置入文獻中的。

在羅列文獻時,如果該文章有電子檔的網站,那麼可以下列三種格式於部落格文章後羅列:
以下幾種羅列方式絕對是零分:
  •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elicious-tomato-chemistry/ (直接貼上連結不知道是什麼鬼東西)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5%AA%E8%8C%84 (直接貼上有亂碼的連結也不在意) 
  •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 (明明應該引用單篇文章卻又貼了首頁連結究竟想幹嘛)
有些同學很妙,很喜歡在內文中寫一堆廢話重覆參考文獻的文字。好比說我在內文中提到Jabr的觀點,然後有些同學就非要在內文中寫上「正如同Ferris Jabr在2012年5月24日刊登在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一篇名為"Dollars and Scents: The Chemistry of a Delicious Tomato"的報導所言」不可。大家不覺得廢話超多嗎?這句話明明就應該寫成「根據Jabr (2012)的觀點」或「Jabr (2012)認為....」就可以了。

所以同學瞭了嗎?另外各位也看懂我這篇文章的連結插入方式了嗎?